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内郡

河内郡

①西汉高帝二年 (前205) 改殷国置,治所在怀县 (今河南武陟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 (包括卫辉市) 以西地区。西晋移治野王县 (今河南沁阳市)。辖境渐小。隋开皇三年(583) 废。大业三年 (607) 复置,治所在河内县(今沁阳市)。唐武德二年 (619) 改为怀州,天宝元年 (742) 复为河内郡。乾元元年 (758) 又改为怀州。

②东晋义熙十二年 (416) 侨置,属司州。治所在洛阳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隅)。《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十二年 (416) 十月,“太尉裕以冠军将军毛脩之为河南河内二郡太守行司州事,镇洛阳”。南朝宋景平元年 (423) 废。


秦置,治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安阳、滑县以西地区。西晋徙治野王县(今河南沁阳市)。魏、晋属司州,辖境略有缩小。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初及唐天宝、至德时,曾改怀州为河内郡。


猜你喜欢

  • 大定府

    ①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置,为中京道治。治所在大定县(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赤峰市以南,河北滦河流域以东及辽宁大凌河上游一带。金为北京路治。辖境缩小,仅有今赤峰市南部及河北平泉

  • 芦沟河

    在今江苏盐城市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2盐城县:“《志》云,县西五十里有东塘河,又西曰西塘河,俱自大��湖分流至此,合为芦沟河。又西北三十里,合于张岐塘,塘袤三十里。又

  • 下博桥

    在今河北深州市东南下博乡。《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二年(912),李存审“引兵扼下博桥”。胡三省注:“漳水径下博县,盖跨漳水为桥。”即此。在今河北省深州市东南古漳水上。五代梁乾化二年(912年),朱温

  • 闾丘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青州。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南。大业初省入寿光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寿光县置,治今山东省寿光市南。属北海郡。大业初省。

  • 哈密力

    即今新疆哈密市。《元史· 巴尔术阿而忒的斤传》: 至元间,火赤哈儿的斤亦都护 “还镇火州,屯于州南哈密力之地”。即此。又称合迷里、渴密里、感木鲁、感鲁木、哈梅里、可梅里。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明

  • 阶州

    唐景福元年(892)改武州置,治所在皋兰镇(今甘肃康县西)。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康县等地。五代唐长兴三年(932)迁治福津县(今武都县)。元又移治柳树城(今武都县西北七十里角弓乡柳树城)。明洪武四年(

  • 马邑县

    ①秦置,属雁门郡。治所即今山西朔州市。东汉末废。西晋复置,永嘉五年(311)又废。②唐武德四年(621)置,为尹州治。治所在今云南牟定县东北十二里马厂。天宝后废。③唐开元五年(717)置,属朔州。治所

  • 枫树岭

    在今安徽宁国县西南六十里。《清一统志·宁国府一》 “麈岭” 条下: “又北二十里为枫树岭,与独蛇、伏岭、分水、丛山四关,皆茂密险隘之地。明嘉靖中建哨台于其上。”

  • 柏枝山

    在今四川梁平县南。《舆地纪胜》 卷179梁山军引 《元和志》: 柏枝山 “在梁山县南十里”。《寰宇记》 卷149梁山军: 柏枝山 “在县东南十五里。《寻江源记》 云: 景穴有嘉鱼,其味甘美。景穴出柏枝

  • 明皋山

    即鸣皋山。又名九皋山。在今河南伊川县东南。山下有鸣皋镇。《元和志》 卷59陆浑县: “明皋山在县东北十五里。” 《续资治通鉴》: 南宋建炎二年 (1128),京西北路安抚制置使、知河南府翟进与叛将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