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沭阳县

沭阳县

北周建德七年 (578) 改怀文县置,为沭阳郡治。治所即今江苏沭阳县。《元和志》 卷11海州: 沭阳县 “在沭水之阳,故以为名”。隋属东海郡。唐属海州。明属淮安府。清雍正二年 (1724)改属海州。民国初属江苏徐海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


在江苏省北部。属宿迁市。面积 2296 平方千米。人口174.5万。辖29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沭城镇。以县治在沭水之阳而名。《元和郡县志》海州沭阳县:“在沭水之阳,故以为名。”南朝梁置僮阳郡,治今沭阳县。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置沭阳郡,并于郡东置怀文县。北周建德七年(578年)改怀文县为沭阳县。隋初废郡,县属海州。1914年属徐海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9年属苏北行署区淮阴专区。1952年属江苏省淮阴专区。1970年属淮阴地区。1983年属淮阴市。1996年划归宿迁市。地处徐淮平原。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有韩山、万山、孤山等低丘。淮沭河、新沂河、柴米河、蔷薇河、虞姬沟等流经境内。属南温带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稻、玉米为主,并产花生、大豆、油菜籽、棉花。矿产有蓝晶石、石英、水晶、陶土和黄沙。有建材、纺织、化肥、造纸、农机等工业。酿酒历史悠久,产“芝麻香”、“沈公”、“蔷薇”等曲酒。为淮阴北部交通中心,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和宿沭灌、沭陈、沭泗、淮沭新等公路交会于此。新长铁路经此。古迹有臧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殷墩西周文化遗址、阴平故城、西汉厚丘故城、南北朝怀文故城及明建永安桥等。


猜你喜欢

  • 陉城

    又称陉庭、汾陉。在今山西曲沃县东北。《史记·白起传》:秦昭王四十三年(前264),“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即此。又《韩世家》作“秦拔我陉城汾旁”,《范睢传》作“秦攻韩汾陉,拔之”。盖陉城在

  • 白城子

    ①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与陕西靖边县东北界上之白城子一带。《方舆纪要》卷61榆林镇:白城子“在镇西怀远堡北。旧为寇垒。隆庆中,陕督王崇古自花马池长城关出边,与敌战于此。败之”。②即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乡

  • 运江墟

    即今广西象州县北运江镇。旧属洛容县,明置巡司于此。

  • 好石桥

    在今山东青州市西南。《元史·顺帝纪》:至正十八年(1358),“不兰奚与毛贵战于好石桥,败绩”。即此。

  • 平介县

    即铁北县。治任庄(在今山西平遥县北)。

  • 太子城

    在今河北崇礼县东南。据民国《张北县北》卷2:太子城“在县城东南一百八十里……旧时相传城为秦筑,以居太子扶苏者”,此诞妄,不可信。

  • 黄金浦

    一名黄军浦。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西南。《宋书·沈攸之传》: 升明元年 (477),攸之攻郢城,“至沌口,云: ‘当问讯安西,暂泊黄金浦’”。《水经·江水注》: “直鹦鹉洲之下尾,江水溠洄洑浦,是曰黄军

  • 通肯城

    即今黑龙江省海伦市。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筑城,为通肯副都统驻地。光绪三十年十二月 (1905.1) 改置海伦厅。

  • 吐京县

    ①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改岭西县置,为吐京郡治。治所即今山西石楼县。隋开皇初属隰州,十八年(598)改为石楼县。②东魏武定三年(545)置,属武州。治所在雁门川(今山西繁峙县西)。北齐废。古县名。

  • 建昌卫

    明洪武十五年 (1382) 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寻改属四川都司。二十五年(1392) 升为军民指挥使司。二十七年 (1394) 属四川行都司。《明史· 徐司马传》: 洪武二十五年(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