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沁源县

沁源县

北魏建义元年(528)置,为义宁郡治。治所即今山西沁源县。《元和志》卷13:“因沁水为名。”隋开皇十六年(596)为沁州治,大业初属上党郡。唐复为沁州治。北宋属威胜军。金初属沁州,元光二年(1223)升为谷州。元复为沁源县,仍属沁州。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东南部、太岳山东麓。属长治市。面积 2554 平方千米。人口15.5万。辖5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沁河镇。西汉置谷远县,属上党郡。西晋废。北魏建义元年(528年)于谷远县置沁源县,为义宁郡治。因处沁水源头而名。《元和郡县志》:沁源县“因沁水为名”。隋开皇初废义宁郡,十六年(596年)于县置沁州,大业初州废。义宁元年(617年)于县置义宁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沁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沁州为阳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沁州。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废沁州,沁源县改属威胜军。金初属沁州,元光二年(1223年)升沁源为谷州。蒙古至元初废谷州,仍为沁源县,属沁州。明、清仍属沁州。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2年以朱鹤岭为界,南为沁源县,北建绵上县。1945年并为沁源县。1958年沁源县与沁县、襄垣县合并称沁县。1960年三县分治,恢复沁源县。1985年属长治市。沁河、柏子河、赤石桥河、紫红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玉米、谷子、豆类、小麦、莜麦、土豆为主。矿产有煤、铁、铝土、硫黄、石灰石、花岗石、石膏等。工业有煤炭、冶金、电力、化工、焦炭、机械、建材、陶瓷等。平屯、沁县—沁源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圣寿寺、灵空山、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等。


猜你喜欢

  • 金龙州

    唐置羁縻州,属安南都护府。治所即今广西龙州县西北金龙镇。北宋废。唐羁縻州。所置年代不详,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西北金龙。北宋废。

  • 五华山

    ①在福建古田县西南。明王应山《闽都记》卷30古田县:五华山“在县西南崇礼里。五峰连峙,峭拔千仞,亦名仙山。山上有仙楼、道院、邑人祷雨于此,又名大佛岭”。②一名五花山。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七十里。《寰宇记

  • ?川驿

    明洪武二年(1369)置,在今陕西扶风县东。十四年(1381)改名凤泉驿。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在今陕西省扶风县东。属凤翔府。十四年改名凤泉驿。

  • 马援墓

    在今陕西扶风县西七里伏波村。墓前有清刻“汉伏波将军墓”碑一通。

  • 芦溪站

    元置,在今四川南充市北芦溪镇。

  • 梁庄寨

    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三十里黄山乡梁庄村,濒临杭州湾。《方舆纪要》 卷91海盐县: “梁庄寨在县东北。嘉靖中,倭贼每于此登犯。” 嘉靖四十年 (1561) 移乍浦巡司于此。

  • 大玉山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1开建县:大玉山在“县(今南丰镇)西三十五里。高百三十丈,周三十余里。青碧如玉。其旁为小玉山,高八十余丈,周五里,形势突兀”。

  • 寿南县

    1948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寿光县南部析置,治屯田(今山东寿光市东南屯田)。1949年徙治寒桥(今寿光市东寒桥镇)。1953年撤销,并入寿光县。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8年由寿光县南部析置,治今寿光

  • 兴宁铁路

    从图佳线上的新兴车站(今吉林汪清县南新兴乡)经城子沟(今黑龙江东宁县西南)至东宁。全长216.1公里。 日伪于1937—1940年修筑。1945年被苏联拆除。

  • 马蹬郡

    西魏置,属开州。治所在汉兴县(今四川宣汉县东南坝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宣汉县东南地。北周改为周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