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水西山

水西山

在今安徽泾县西。《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水西山“在泾县西五里,林壑深邃。唐宣宗诗云‘报道风光在水西’,谓此也”。


在安徽省泾县城西。因在青弋江以西得名。海拔313米。有始建于南齐的宝胜寺(黄蘖寺);建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的大观塔,以及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七层小方塔,合称“水西双塔”。双塔中的大塔又名崇宁塔,小塔又称绍兴塔,均楼阁式砖结构。塔上镶嵌石刻佛像和碑刻。相传唐宣宗曾游此。


猜你喜欢

  • 夷牢山

    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舆地纪胜》卷163叙州:夷牢山“在宣化南山之阳。二苏有《过宜宾见夷牢乱山》诗,即今之宣化界也”。《清一统志·叙州府一》:夷牢山,“《旧志》:夷牢山在宜宾西南(北)一百四十里。夷人

  • 埤南

    一作卑南。为台湾土著番社名。即今台湾台东县。清光绪元年 (1875) 于此置卑南厅。又作卑南。本台湾土著番社名。即今台湾省台东县西北卑南乡。清光绪元年(1875年)于此置卑南厅。

  • 香山场

    ①元置,在今广东珠海市。元 《大德南海志》 卷6有香山场。《清一统志·广州府》: 香山盐场 “在香山县 (今中山市) 东南一百里香山寨北。《县志》,地名濠潭,明洪武初建,今省”。②即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六

  • 珠池县

    唐贞观六年 (632) 置,属越州。治所在今广西北海市境。八年 (634) 属廉州,十二年(638) 废。古县名。唐贞观六年(632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南。属越州(后改为廉州)。贞观十二年

  • 九龙砦

    ①在今湖北省保康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9保康县:九龙砦“在县西南九十里。因高设险,可以避兵”。②在今陕西平利县南三百六十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二》:九龙砦“山连八里冈。俗传为蛮王砦。砦后三里有九龙洞

  • 临洺关

    即今河北永年县治。隋于此置临洺县。宋废。《清 一统志·广平府二》: 临洺关 “在永年县西四十五里。宋金以来为镇,明初城址犹存。嘉靖间重筑,南北二百二十丈,东西半之,作六门,内有通判分司公署。本朝初改设

  • 北亳

    即景亳。商三亳之一。在今山东曹县南二十五里。《孟子·滕文公下》:“汤居亳,与葛为邻。”《太平御览》卷155引《帝王世纪》:“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所盟地。”商“三亳”之一。又作蒙亳、景亳。在今河南省商丘

  • 宁塔

    在今西藏类乌齐县东南宁塔一带。藏语意为向阳坡。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西藏志·外番》。

  • 普化镇

    即今陕西蓝田县东普化乡。清 《蓝田县志》 卷1有普化镇。在陕西省蓝田县中部、灞河北岸。面积100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普化,人口1020。原名红化峪。清雍正年间已名普化寨,以佛教“普化众

  • 狼乳沟

    在今陕西彬县南。《方舆纪要》 卷54邠州“白土川”条下: “又狼乳沟,在州南二里。相传后稷弃于此,有狼乳之,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