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心寨
在今湖北宣恩县南。《方舆纪要》卷82高罗安抚司:水心寨在“司南三里。有水心山,砦据其巅”。
在今湖北宣恩县南。《方舆纪要》卷82高罗安抚司:水心寨在“司南三里。有水心山,砦据其巅”。
在今河南县北。《方舆纪要》卷47县:汉堤“即汉永平中王景所治者,县有堤河,因此而名”。
亦称把边寨关。在今云南凤庆县南四十三里。《方舆纪要》卷118顺宁府:把边关“在把边山上, 为府之险阨”。
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日南县 (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北)。九年 (626) 改为南陵州。贞观十年 (636) 废。
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四十里。《资治通鉴》:隋大业十二年(616),荥阳通守张须陀攻瓦岗军,李密“分兵千余人伏于大海寺北林间”,须陀兵败,战死于此。
北宋置,属邓城县。即今湖北襄阳县(张湾镇)西牛首镇。在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西部、汉水北岸。面积171平方千米。人口8.7万。镇人民政府驻牛首,人口 4490。春秋时为一座古城,因城头如牛,故名。1949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上方山象王峰腰。清雍正《畿辅通志》卷21:一斗泉“在房山县上方山东北山坳间,相传华严祖师开山时有龙占此,师叱之避,尽挈其山泉以去,师飞锡击其尾,留泉斗余,故名”。
即介山。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即“介山”。
又称麓川城。在今云南瑞丽市西郊。《方舆纪要》卷119陇川宣抚司:麓川城“旧麓川宣慰司治此。……(万历)二十四年孟卯酋多亨复勾缅构乱,木邦酋罕钦奉抚臣陈用宾橔灭之,用宾以孟卯阡陌膏腴,宜耕屯,因筑平麓城
古国名。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南部新加坡一带。是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要道。《新唐书·地理志》 附 “广州通海夷道”: “ (海峡) 蕃人谓之质,南北百里,北岸则罗越,南岸则佛逝国。” 海峡即满剌加海峡。
南诏置,属会川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