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泓陂
又名毕宏。在今河北赵县东南。《新唐书·地理志》平棘县:“东南二十里有毕泓,皆永徽五年令弓志元开,以畜泄水利。”
又名毕宏。在今河北赵县东南。《新唐书·地理志》平棘县:“东南二十里有毕泓,皆永徽五年令弓志元开,以畜泄水利。”
即今浙江永康市东北四路镇。《方舆纪要》卷93永康县:四路口隘“在县东北六十里,与东阳县接界。《闻见录》:自永康趋东阳,出四路口长户坑,为往来之径道”。
东魏置,属新昌郡。治所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北。北齐废。
在今山东费县东南五十里。东泇水发源于此。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5作 “旗山”。
在今四川越西县南二十里中所镇。清光绪《越嶲厅全志》卷2:中所坝“翼带各乡,百货交易,文风饶盛,为越嶲冠冕”。光绪三十三年(1907), 乡民捣毁此地的天主堂。
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六十里破鲁堡村。《清一统志·朔平府》: 破鲁堡 “在左云县东六十里,明嘉靖二十二年筑,周三里有奇”。
即今广东大埔县东南高陂镇。《明史·地理志》 大埔县:“西南有乌槎巡检司,后迁高陂。”
元至元二十年(1283)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即今贵州大方县。至元二十九年(1292)属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隶湖广行省。元贞元年(1295)还属云南行省。后废。
明永乐五年(1407)属新安府。治所在长津县(今越南东北部海兴省嘉禄)。辖境相当今越南海兴省东部地。宣德二年(1427)以后入安南。
即今西藏白朗县南汪丹。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2作“汪垫”。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江原道通川附近。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朝鲜江原道通川附近。属乐浪郡。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