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都郡

武都郡

①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治所在武都县 (今甘肃西和县南仇池山东麓)。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成县、徽县、西和、两当、康县及陕西凤县、略阳等县地。东汉移治下辨县 (今成县西三十里)。三国魏黄初中改置武都西部都尉,后入蜀。西晋复置武都郡,愍帝末没入杨氐。

②北魏太延二年 (436) 置,属岐州。治所在虢县 (西魏改洛邑,即今陕西宝鸡县驻地虢镇)。辖境相当今陕西宝鸡市县地。隋开皇初废。

③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448) 置,属南秦州。治所在石门县 (今甘肃武都县西北四十里石门乡,一说在今武都县东南)。西魏为武州治。北周改为永都郡。隋大业初改武州复置武都郡,治所在将利县(今武都县)。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文县、康县等地。武德初复为武州。天宝初改为武都郡,乾元初复为武州。地处嘉陵江上游,山川险要,是陇右通往巴、蜀的交通要冲。十六国时,氐族杨氏曾据此建国。

④亦名南武都郡。南朝宋以秦州流民置,属益州。治所武都县 (今四川绵竹县西北遵道镇)。齐废。

⑤南朝宋元嘉中侨置,属益州。治所在下辩县(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五里)。齐改为扶风郡。


(1)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以白马氐地置,治武都县(今甘肃西和县西南)。东汉移治下辨县(今成县西)。辖境约当今甘肃省西和、成县、康县、陇南、两当、徽县及陕西省略阳、凤县等市县地。属凉州。三国蜀汉属益州。西晋属秦州。北魏移治石门县(西魏改为安育县,北周改为将利县,今陇南市东南)。属梁州。辖境约当今陇南市一带。西魏为武州治。北周改为永都郡。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武州为武都郡。地当陇、蜀通道,山川险阻,为陇右通往巴蜀的交通要道。三国蜀汉诸葛亮伐魏,先取武都。十六国时氐族杨氏曾据此建国。(2)北魏太延中置,治虢县(西魏改名洛邑县,今宝鸡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宝鸡市一带。属岐州。隋开皇初废。


猜你喜欢

  • 庵东市

    即今浙江慈溪市西北二十二里庵东镇。地处万嵩庵东。清光绪 《余姚县志》 卷1 《市肆》 有庵东市。

  • 宿嵬山

    在今河北万全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8万全都司万全右卫 “西阳河” 条下: “永乐二十一年征阿鲁台,次西阳河,次上庄堡,遣将追之于宿嵬山。” 即此。

  • 南宁州

    ①西魏改宁州置,治所在建宁郡 (今云南陆良县南三里旧城),辖境约当今云南、贵州二省。保定二年 (562) 析置恭州,今滇东北不再属南宁州。隋末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治所在味县 (今云南曲靖

  • 嵻㟍山

    一作康狼山。 在今甘肃临洮县北。 《晋书·乞伏乾归载记》: 东晋义熙四年 (408),“ (炽磐) 筑城于嵻㟍山以据之”。 《元和志》 卷39兰州五泉县: “康狼山,亦名热薄汗山,在县南

  • 玄洲苑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西。《北齐书·魏收传》:河清二年(563),“帝于华林别起玄洲苑,备山水台观之丽”。

  • 陡门墟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北陡镇。为海防要地。清有炮台,设把总驻守。

  • 满剌加国

    即今马来西亚马来亚之马六甲。为14至16世纪马来亚封建王国。15世纪初拜里迷苏剌统治时期,与中国有友好往来。郑和出使亦屡至其国。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时衰亡。

  • 固封山

    在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元丰九域志》卷1: 襄州光化县 “有固封山”。《舆地纪胜》 卷87光化军: 固封山 “在军城西北九里。晋顺阳在城西。《旧经》 云: 本名崇山,天宝六年改为固封山”。

  • 官塘墟

    即今广东梅县南官塘圩。清光绪 《嘉应州志》 卷4: 龙冈坪堡在 “城西南六十里,有官塘墟、水车墟汛,南界丰顺县”。

  • 金田起义旧址

    在今广西桂平县北金田镇西北。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 (1851年1月 11 日),洪秀全在此举行武装起义,建号 “太平天国”。清王闿运《湘军志》 卷1: “金田村者,浔州倚郭桂平县地,前史称大藤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