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遂津
西晋、北魏时期易水 (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之瀑河) 流径武遂一段之俗称。《资治通鉴》: 东晋咸康六年 (340),前燕慕容皝率军袭击后赵石虎,“燕兵进破武遂津,入高阳,所至焚掠积聚,略三万余家而去”。
遂,又作隧。晋、魏时期易水(即今河北徐水县西遂城北瀑河)流经武遂县境的俗称。《水经注·易水》:易水“又东流南径武隧县南”,“俗又谓是水为武隧津”。《资治通鉴》:东晋咸康六年(340年),前燕王慕容皝袭赵,赵幽州刺史石光拥兵数万,闭城不敢出。燕兵“进破武遂津”,入高阳,即此。
西晋、北魏时期易水 (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之瀑河) 流径武遂一段之俗称。《资治通鉴》: 东晋咸康六年 (340),前燕慕容皝率军袭击后赵石虎,“燕兵进破武遂津,入高阳,所至焚掠积聚,略三万余家而去”。
遂,又作隧。晋、魏时期易水(即今河北徐水县西遂城北瀑河)流经武遂县境的俗称。《水经注·易水》:易水“又东流南径武隧县南”,“俗又谓是水为武隧津”。《资治通鉴》:东晋咸康六年(340年),前燕王慕容皝袭赵,赵幽州刺史石光拥兵数万,闭城不敢出。燕兵“进破武遂津”,入高阳,即此。
一名江孜。即今西藏江孜县。《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 季阳则城 “在日喀则城东南一百二十里”。
亦作西安镇。在今江苏靖江市西,接泰兴市界。《清一统志·常州府二》“新丰镇”条下:“又有西善镇,在(靖江)县西四十五里。旧名镇海市,距通州泰兴新市五里。民居稠密,百货骈集,为邑巨镇。”(1)镇名。在四川
金置,属济州路万户 (初称隆州)。在今吉林长春市东南石碑岭。《金史·谋衍传》: 皇统四年 (1144),“其兄活女袭济州路万户,以亲管奥吉猛安让谋衍,朝廷从之”。后废。
亦作雁谷。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后汉书·邓训传》:章和年间,“训因发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击迷唐于写谷”。李贤注:“《东观记》写作雁。”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寺南古台城内。宋 《景定建康志》 卷19: “景阳井一名胭脂井,又名辱井。在台城内。陈末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嫔投其中,以避隋兵。其井有石栏,多题字。旧传云,栏有石脉以帛拭之作胭脂痕
即今江苏太仓市西北王秀镇。民国《璜泾志稿》卷1载:王秀桥“文肃公之族人居此者建”。镇以桥名。
在今甘肃环县东北。《方舆纪要》卷57环县:灵武台“在县东北三里”。
唐贞观三年 (629) 以南谢蛮首领谢疆地置,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南青岩镇附近。次年改为庄州。
即今四川成都平原东南之龙泉山。《元和志》卷31:灵池县“分栋山在县东十五里。其地北连秦陇,南入资泸,其于东川郡,此为隔门也”。《寰宇记》卷76阳安县:“在县西七十里。《益州记》云:蜀人谓岭为栋。”明曹
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五十二里大散岭上。当秦岭孔道,扼川、陕交通咽喉,为古代军事要地。《后汉书·顺阳怀侯嘉传》: 建武二年 (26),延岑引兵 “北入散关,至陈仓,嘉追击破之”。李贤注: “散关,故城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