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兴县

武兴县

①西晋置,属武平郡。治所在今越南永富、北太等省境。南齐后废。

②北魏置,为武兴郡治。治所即今陕西略阳县。西魏改名汉曲县。

③唐天授元年 (690) 改文水县置,属并州。治所即今山西文水县东十里旧城庄。因为是武则天之乡里,与太原、晋阳并为京县。神龙元年 (705) 复为文水县。

④唐武则天证圣元年 (695) 析郏城、鲁山二县置,属汝州。治所即今河南宝丰县。神龙元年 (705)改为中兴县,同年又改为龙兴县。

⑤唐置,为羁縻谅州治。治所在今越南谅山省谅山。后废。

⑥即武昌县。唐如意元年 (692) 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南。《新唐书·地理志》 作 “武兴县”。


古县名。(1)北魏正始三年(506年)置,治今陕西省略阳县。为东益州及武兴郡治。西魏改汉曲县。(2)武周天授元年(690年)改文水县置,治今山西省文水县东南。因为武则天乡里,故与太原、晋阳并为京县。属太原府。唐神龙元年(705年)复改名文水县。(3)武周如意元年(692年)析河间县置,治今河北省安新县安州东南。属瀛州。长安四年(704年)属易州,后又属瀛州。唐神龙元年(705年)改唐兴县。(4)武周证圣元年(695年)析鲁山、郏城二县置,治今河南省宝丰县。属汝州。唐神龙元年(705年)改中兴县。


猜你喜欢

  • 贡噶县

    1913年改贡噶县丞置,属边东道。治所在今四川稻城县南贡岭。后废。旧县名。(1)原为稻城县县丞,1913年改置贡噶县,治贡噶岭(今四川稻城县南贡岭)。1915年裁撤,并入稻城县。该地原属川边特别区、西

  • 邵郡

    北魏孝昌间置,属东雍州。治所在白水县(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五十七里古城镇),辖境相当今山西垣曲县及河南济源市西部等地。北周属邵州。隋开皇初废。北魏皇兴四年(470年)置邵上郡,太和中省,孝昌中复置改名邵郡

  • 土河寨

    在今山西武乡县东南七十余里土河村。《方舆纪要》卷43武乡县:土河寨在“县东七十里。西、南、北三面阻绝深涧,东面有墙,旧为戍守处,今名土河村”。

  • 西周铺

    即今浙江象山县西西周镇。清乾隆《象山县志》卷1:西周铺在县西“五十五里”。地处县城之西,周姓居多,故名。

  • 象耳山

    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二十五里。《方舆胜览》 卷53眉州: 象耳山 “在彭山县。有杨祐甫十事记”。《方舆纪要》 卷71彭山县: 象耳山在 “县东北二十五里。山形耸秀,连峰接岭,南至蟆颐山下,有宝研、磨针二

  • 打猫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东北民雄。原为高山族打猫社。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1即有“打猫社”之名。日本占领期间,嫌打猫名不雅,乃取“打猫”的日本语音,改称民雄。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民雄乡。

  • 洪济镇

    北周武帝置,属洮河县。在今青海贵南县北黄河畔。《寰宇记》 卷155廓州达化县: “故洪济镇城,后周武帝逐吐谷浑出后筑,在今县正西二百七十里,以为羌界。”

  • 益津关

    唐置,属永清县。即今河北霸州市。《旧五代史·世宗纪》: 五代周显德六年 (959) 四月,帝自乾宁军 “驾御龙舟,率舟师顺流而北,首尾数十里。辛丑,至益津关……以益津关为霸州”。即此。唐置,在今河北省

  • 崇宁县

    北宋崇宁元年 (1102) 改永昌县置,属彭州。治所在今四川郫县西北唐昌镇。明洪武四年(1371) 属成都府,十年 (1377) 省入灌县,十三年(1380) 复置。清康熙七年 (1668) 废入郫县

  • 平州

    ①东汉初平元年(190)公孙度据辽东, 自号平州牧。三国魏分幽州东部地区置,属幽州。治所在襄平县(今辽宁辽阳市老城)。不久废。西晋泰和十年(274)复置。辖境相当今辽宁六股河以东,北票、阜新、铁岭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