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榆关

榆关

①战国楚边境地,在今河南开封市西。一说在今汝州市东南。又说在今中牟县南。《史记· 六国年表》: 楚悼王三年 (前399),“归榆关于郑”。《楚世家》: 悼王十 一年 (前391),“三晋伐楚,败我大梁、榆关”。《索隐》: “此榆关当在大梁之西也。”

②亦名渝关、临闾关、临渝关、临榆关、山海关。隋开皇三年 (583) 建城,属卢龙县。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自古为戍守重地。明洪武初改为今名。另说为今河北抚宁县东榆关镇。《明一统志》卷5永平府: 榆关 “在抚宁县东二十里”。明初魏国公徐达始移至今山海关。

③又称榆林关。隋开皇三年 (583) 置,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西岸。地北近榆林,即汉之榆溪塞,因名。后废。唐贞观十三年 (639) 复置,名榆林关,唐韦庄 《赠边将》 诗: “昔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关一鸟飞。” 即此。后又废。


(1)又称榆林关。隋开皇三年(583年)置关,设总管。地北近榆林,即汉之榆溪塞,因名。隋、唐之际废。贞观十三年(639年)复置,在隋、唐榆林县(治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东。唐韦庄《赠边将》“昔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关一鸟飞”句,即指此。(2)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南。或说在今河南省汝州市东南,或说在开封县西。战国楚边境。《史记·六国年表》:楚悼王三年(前399年),“归榆关于郑”,即此。(3)即“山海关”。


猜你喜欢

  • 都卢城

    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可兰山下。《清一统志·平凉府二》: 都卢城 “武王誓师牧野,有曰卢人,即其故国”。

  • 邺山讲堂

    在今福建漳州市东南三十二里(龙海市西北江东桥畔邺侯山麓)。《清一统志·漳州府》:邺山讲堂“在龙溪县柳营江。明黄道周讲学于此。四方人士多从之游。中有蓬莱峡、避雨岩诸胜”。

  • 运渎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宋《景定建康志》卷19:运渎“在上元县西北一里半。吴大帝赤乌三年,使左右侍御史郄俭监凿。城西南自秦淮北抵仓城,通运于苑仓。今所凿城在西门近南,其水东行过小新桥,而南经斗门桥,流入秦

  • 安平山

    在今辽宁辽阳市东南。《明史·地理志》定辽中卫:“又东南有安平山,山有铁场。”《方舆纪要》卷37辽东都司:安平山在“司东北百里。俗名平矿山,一名天成山。上有铁场,置百户所戍守,属沈阳中卫”。

  • 官山墟

    在今广东番禺市北端,珠江南派东岸,对岸即官洲。清同治 《番禺县志》 卷18: 墟市有 “官山墟”。

  • 一堵墙堡

    明置,在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北马家城子。明《全辽志》卷2:“(散羊峪堡)并一堵墙堡、孤山堡……皆嘉靖二十五年巡按御史张铎奏设。”民国《奉天通志》卷75本溪县:碱厂河“又北流径马家城子村南,村为明一堵

  • 台湾府

    ①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置,属福建省。治所在台湾县(今台湾省台南市)。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光绪元年(1875)以后缩小。十一年改属台湾省。十三年改名台南府。②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属台湾省。治

  • 威楚路

    蒙古宪宗六年 (1256) 置威楚万户,元至元八年 (1271) 改威楚路,属云南行省。后置威州(即今云南楚雄市) 为路治。辖境约当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及南涧、景东、镇沅、景谷等县地。至元二十一年

  • 土番

    即吐蕃。《元史·释老传》:元世祖“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此指今西藏。即“吐蕃”。

  • 夜郎县

    ①西汉置,属牂牁郡。为都尉治。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东晋南朝时为夜郎郡治。梁大宝后废。②南朝梁置,为夜郎郡治。治所在今湖南辰溪县境。隋废。③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夷州。治所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