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堨
一名楚堰。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六十里。《水经·湍水注》: 湍水 “历冠军县西北,有楚堨,高下相承八重,周十里,方塘蓄水泽润不穷”。《方舆纪要》 卷51邓州: 楚堰,“或曰,杜预所作,引湍水溉田千余顷”。
一名楚堰。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六十里。《水经·湍水注》: 湍水 “历冠军县西北,有楚堨,高下相承八重,周十里,方塘蓄水泽润不穷”。《方舆纪要》 卷51邓州: 楚堰,“或曰,杜预所作,引湍水溉田千余顷”。
在今河北深州市东南下博乡。《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二年(912),李存审“引兵扼下博桥”。胡三省注:“漳水径下博县,盖跨漳水为桥。”即此。在今河北省深州市东南古漳水上。五代梁乾化二年(912年),朱温
即今福建沙县东高砂镇。《清一统志·延平府》: 高砂市 “在沙县东三十五里”。
①南朝梁置,为开巴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宣汉县东北一百里普光乡西。西魏为石州、巴渠郡治。北周废州,改巴渠郡为三巴郡。隋属通川郡。唐武德初属通州, 三年(620)为南石州治。八年(625)州废,移治今普光乡
①隋开皇初废凉兴县置,在今甘肃安西县西南。唐武德五年 (622) 改置常乐县。②即今山西平陆县西南常乐镇。《清一统志·解州》 “张店镇” 条下: 平陆县西有 “常乐镇”。(1)在山西省平陆县西南部。面
即今陕西长安县大峪口通往柞水县的道路。因南段傍柞水河谷行走,故又称柞水道。南北朝以前已畅通,《初学记》卷5引北周庾信《终南山义谷铭》:义谷道“东出蓝田,则控灞乘滻,西连子午,则据泾浮渭”。
即芦北郡。治所在建昌县 (今甘肃文县西南)。《北史·氐传》 作葭芦郡。
一名乔庙镇。即今河南武陟县东三十六里乔庙乡。清道光《武陟县志》卷8:集镇有乔家庙。
唐置,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后废。
在今四川九龙县东北洪坝乡。清置洪坝龙土百户。
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四十里。《寰宇记》 卷96越州山阴县: “ 《郡国志》 云: 千秋亭一名柯亭。又 《会稽地记》 云: 汉议郎蔡邕避难,宿于此亭。”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汉末蔡邕避难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