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梓潼郡

梓潼郡

①东汉建安二十二年 (217) 刘备置,属益州。治所梓潼县 (今四川梓潼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江油、安县以东,绵阳、盐亭以北,剑阁以西,陕西宁强、四川青川以南地区。西晋属梁州,永嘉后移治涪县 (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与巴西侨郡同治,合称为巴西、梓潼郡。孝武时仍移郡治梓潼县。南朝宋复治涪县,属益州。西魏废帝二年 (553) 又移治梓潼故城,改为潼川郡。

②南朝梁天监六年 (507) 置,属巴州。治所在相如县 (今四川蓬安县西五里锦屏镇,一说在县西南三十里利溪镇)。辖境相当今四川蓬安县及营山县西部地。西魏废。

③北魏置,属东益州。治所在关城 (今陕西宁强县西北平阳关)。后废。

④唐天宝元年 (742) 改梓州置,治所郪县 (今四川三台县)。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射洪、盐亭、中江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梓州。


(1)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析广汉郡置,治梓潼县(今属四川)。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广元、青川、剑阁、梓潼、江油、绵阳和陕西省宁强等市县地。西晋永嘉后与巴西郡同城而治,治涪县(今四川绵阳市东),合称巴西、梓潼二郡。隋开皇初废。(2)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置,治相如县(今四川蓬安县西陵江镇)。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蓬安县一带。西魏时废。(3)北魏置,治关城(今陕西宁强县西北平阳关)。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宁强县西北部。后废。(4)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梓州置,治郪县(今四川三台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三台、盐亭、射洪等县。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梓州。


猜你喜欢

  • 下镇

    即今江西玉山县东南下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1:广信府玉山县有下镇墟。在江西省玉山县东南部。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下镇,人口700。清代建村,后成集镇,并设巡检司于此。因位

  • 低当低界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湖广行省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南。后废。

  • 嘉兴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嘉兴府置,二十一年 (1284) 后属江浙行省。治所在嘉兴县 (今浙江嘉兴市)。辖境相当今浙江嘉兴市、平湖市、桐乡市、海盐县和嘉善县。至元二十六年 (1366) 朱元璋改

  • 六种

    在今新疆鄯善县西南。《宋史·高昌传》:太平兴国六年(981),王延德使高昌,“次历地名宝庄,又历六种,乃至高昌”。

  • 南沙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南。《方舆纪要》 卷24太仓州崇明县: 南沙 “在县南七十里。与竹薄沙相接。《旧志》: 沙长八十里,广十余里,多稻菽萑苇之利。明初置南沙巡司于此。嘉靖十九年,南沙土豪王艮等,构党作乱,

  • 三莒

    春秋时“三莒”邑。一在齐国东部。《左传》:昭公三年(前539),“齐侯田于莒”。杜预注:“莒, 齐东境。”一为周邑。《左传》: 昭公二十六年(前516),“阴忌奔莒以叛”。杜注:“莒,周邑。”一为鲁邑

  • 曹泊店

    在今河北乐亭县西南五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17乐亭县: 曹泊店在 “县西南五十里海中。海水咸苦,店有泉独甘冽,渔海者资焉”。

  • 台湾

    初指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安平镇一带。或称台员、大员,或称台湾。清俞正燮《癸已类稿》卷9《台湾府属渡口考》称,明万历年间,官府文告始正式采用台湾之名。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扩大至包括承天府治所即今台南市一带。清

  • 韩滩

    在今四川金堂县。民国 《金堂县志》 卷9:“大渡、韩滩渡均在今治东三十里赵家渡。《旧志》 谓《华阳国志》 汉段翳告大渡津吏即此。 后因有宋韩遗迹,改名韩滩。”

  • 顺化县

    ①唐至德元年 (756) 改安化县置,为顺化郡治。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乾元初为庆州治。北宋乾德二年 (964) 复为安化县。②唐置,属羁縻播朗州。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北。后废。③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