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桑耶寺

桑耶寺

又译为桑伊寺、桑鸢寺。藏语意为 “无边无际”、“存想”。在今西藏扎囊县东北三十八里桑耶乡南,雅鲁藏布江北岸。建于唐大历十四年(779)。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10世纪后成为喇嘛教宁玛派 (红教) 的中心寺院。寺前有方柱形石碑,立于赤松德赞 (742—797) 时期。寺内有钟,为赤松德赞王妃与王子赤德松赞 (赛那累) 所铸,镌有藏文铭文。寺遭破坏,1986年全面修复。


又译桑鸢寺、桑伊寺。在西藏自治区扎囊县城东北、雅鲁藏布江北岸。建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9世纪中叶,吐蕃禁佛教时曾被封闭。10世纪后半期,佛教势力恢复,后遂成为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的中心寺院。寺几经火灾,重修后建筑已不复旧观,但仍保持外观。围墙周长1008米,上建1008座佛塔。中心大殿高三层,底层为藏式建筑,中层为汉式结构,上层乃印度式造型。整个建筑宏伟壮观,风格独特。寺前有方柱形石碑,立于赤松德赞(742—797)时期。寺内有钟,为赤松德赞王妃与王子赤德松赞(赛那累)所铸,镌有藏文铭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桑 耶 寺


猜你喜欢

  • 矣层山

    在今云南罗平县东北。《清一统志·曲靖府》:矣层山“在罗平州东北。有清泉。蛮语水曰矣,因名”。

  • 沙桥

    ①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东草寺镇。《晋书·桓振传》:义熙初,“建威将军刘怀肃率宁朔将军索邈与振战于沙桥”。②即今云南南华县西北沙桥镇。原属镇南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东草市。《

  • 店张镇

    清置,属兴平县。即今陕西兴平市东北三十里店张镇。乾隆二十六年 (1761) 移县丞驻此。

  • 宛唐

    亦作宛塘。在今安徽寿县东南。《资治通鉴》: 南朝宋泰始二年 (466),“殷琰将刘顺、柳伦、皇甫道烈、庞天生等马步八千人东据宛唐,刘勔帅众军并进,去顺数里立营”。又称死虎、死雩。在今安徽省寿县东南。《

  • 虬江

    曾名旧江。在今上海市中部,为吴淞江下游故道。《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嘉定县“蟠龙江”条下:“虬江南接中槎、下槎二浦,县境东南诸浦港多汇于此,南入吴淞江。”

  • 日娃土司

    一作日瓦土司。民国分玉树戎模土司置,驻牧地在今青海治多县西境。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卷下:“戎模近又分出日娃族。”

  • 石耳峰

    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清一统志·九江府一》:石耳峰“在德化县西南三十里庐山圆通寺东南。双峰并耸,形如两耳”。

  • 七十二沽

    在今天津市区及宝坻、宁河县境。清同治《续天津县志》卷7: “天津有七十二沽之名,实只二十一沽。曰丁字沽、西沽、东沽、三汊沽、小直沽、大直沽、贾家沽、邢家沽、咸水沽、葛沽、元沽、草头沽、桃源沽、盘沽、四

  • 临涂县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涂州。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后废。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四川省汶川县西南,属茂州。后废。

  • 通河县

    1914年改大通县置,属黑龙江省绥兰道。治所在岔林河口 (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以大通河为名。1928 年直属黑龙江省。1945 年划归合江省。1949年划归松江省。1954年划回黑龙江省。在黑龙江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