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桐梓县

桐梓县

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 置,属四川遵义府。治所在今贵州桐梓县北六十里新站镇。旋移今桐梓县。清雍正六年 (1728) 随遵义府改属贵州。民国初属贵州黔中道。1920年直属贵州省。


在贵州省北部,北邻重庆市。属遵义市。面积 3200 平方千米。人口64万。辖16镇、7乡、1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娄山关镇。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在今县南置播川县,为播州治。宣和三年(1121年)废。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播川、桐梓二驿。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于桐梓驿(今县北新站镇)置桐梓县,县治寻迁播川驿(今县城),属遵义府。清道光《遵义府志》:桐梓县“以旧桐梓驿为名”。1914年隶黔中道,1920年直属贵州省。1949年属遵义专区,1970年属遵义地区,1997年属遵义市。地处黔北山地中部,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素称“黔北门户”。大娄山蜿蜒,中部地势较高。喀斯特地貌发育,多峰林、洞穴。有桐梓河、松坎河、羊磴河等河流。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产稻、玉米、大豆、小麦、油菜籽、烟草、花生、茶叶,并产天麻、黄连、竹笋、生漆。有化工、化肥、木材加工、制鞋、酿酒、发电、采煤等厂。渝黔铁路、210国道纵贯中部,桐赤、桐绥公路斜穿县境南部。名胜古迹有娄山关、九坝乡岩灰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夜郎坝宋墓、周市石棺墓、蟠龙洞摩崖石刻等。天门洞和“小西湖”为游览地,抗日战争时张学良将军被囚禁于此。娄山关现已辟为公园。


猜你喜欢

  • 廓川县

    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廓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境。后废。唐贞观初以党项部落置,在今四川省若尔盖县西境,后地入吐蕃,侨治庆州(州治安化县,今甘肃庆城县)界。寻废。

  • 飞山堡

    北宋大观二年(1108)置,属靖州。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北四里飞山上。

  • 林光宫

    秦二世胡亥建,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上。《三辅黄图》 卷2: 甘泉宫,“ 《关辅记》 曰:林光宫,一曰甘泉宫,秦所造,在今池阳县西故甘泉山,宫以山为名。宫周匝十余里。汉武帝建元中增广之,周十九里”。

  • 三丫墟

    在今广东化州市东南三丫村。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0化州:三丫在“州东三十里”。

  • 达鲁克池

    即打鲁克雨木撮池。今西藏仲巴县北塔若错。

  • 平茶所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北。清废。

  • 鼠场营

    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置,属普安州。在今贵州普安县南。明万历 《贵州通志》 卷9普安州有鼠场营。清乾隆 《黔南识略》 卷28普安县: 顺治十八年 (1661) “拨普安州马乃、楼下、鼠场、安逸

  • 偏头关

    元置,即今山西偏关县。《方舆纪要》 卷40河曲县: 偏头关 “东连鸦角山,西逼黄河,其地东仰西伏,因名偏头。宋置偏头寨,金因之,元升为关。明初属镇西卫守备,洪武二十二年始建土城。……万历二年复改筑关城

  • 黑孜吉牙克卡伦

    清光绪五年 (1879) 平定阿古柏之后置,为帕米尔八卡之一。在帕米尔北部朗库里湖西北。宣统 《新疆图志》 卷8: 光绪十七年 (1891),“俄塔什干督巡边前队径越中属黑孜吉牙克等卡,实属违约,妄行

  • 大城潭

    在今湖北黄陂县北。《方舆纪要》卷76黄陂县:大城潭“在县北八十里。县西北境诸水多汇入焉,引流而南入县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