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桐木镇

桐木镇

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南三皇乡北桐木村。明属永宁州,置土巡司于此。


(1)古镇名。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西南桐木。明置巡检司于此。(2)今镇名。(1)在江西省上栗县东北部。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7.1万。镇人民政府驻桐木,人口5400。以多桐树得名桐木。为萍乡市粮食、油茶重点产区。有煤矿、枣木水库和水电站。产烟花、鞭炮。为上栗、宜春和湖南浏阳间传统集市。万上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楚王台、院霞洞。(2)在湖南省中方县西南部��水东南岸。面积98.6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桐木,人口1660。地多桐木,旧设圩场,故名。2000年置镇。产稻、油茶,为怀化市重要产粮区。有造纸厂、农副产品加工厂。为怀化市、洪江市黔阳区边境地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公路东与209公路相接。西有汽车渡口。��水航运方便。(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西部。面积142平方千米。人口3.6万,68%为壮族。镇人民政府驻桐木街,人口7880。以地形得名,因驻地形似倒地梧桐树,故名。原属修仁县,1952年为石龙县桐木区,1958年称桐木公社,1960年属象州县,1984年改属金秀县,称桐木镇。产稻、甘蔗、木薯、花生等。有食品、造纸、淀粉等厂。公路通金秀、柳州、象州、荔浦、鹿寨等地。为金秀、鹿寨、象州三县交通要冲。


猜你喜欢

  • 柯家坦镇

    即今安徽庐江县西柯坦镇。清光绪《庐州府志》 卷3庐江县: 柯家坦镇在 “县西二十五里”。

  • 雄边寨

    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小西坪山下。《方舆纪要》 卷72荣经县: 雄边寨 “在县西北。中有讲武堂,宋淳熙间创屯营于此”。

  • 仪凤门

    明南京城门名。在今江苏南京城西北,狮子山西侧。1931年改名兴中门。

  • 青沙泊

    在今山东博兴县南,与小清河相接。《清一统志 · 青州府一》: 青沙泊 “为高苑 (今高青)、新城 (今桓台) 二县蓄水之地,庄民俱傍泊以居”。

  • 源头墟

    亦作猿猴墟。即今广西平乐县东南一百三十里源头镇。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平乐县图: 东南有猿猴墟。民国 《平乐县志》: 源头金华乡 “初名猿猴墟,后改今名”。

  • 哈姜盐池设治局

    1941年由乌吉哈姜盐池一带原布久 (红柯)、多仓、俄仓、白沙、哈秀、朵托、干巴、阿拉麻等部落辖地改置,驻哈姜 (今青海玛多县西北哈姜)。1948年裁撤 (省府设置,未经中央政府核准)。1941年由哈

  • 延城

    西汉龟兹国都城。在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汉书·西域传》: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即此。汉龟兹国都。《汉书·西域传》:“龟兹国,王治延城。”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东皮朗旧城。

  • 犊和县

    西汉置,属云中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固阳县东南。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东南。属云中郡。东汉废。

  • 乌思藏

    一作乌斯藏。元、明两代对西藏前后藏的称谓。Dbus译为乌思(清译为卫),指前藏。Gtsang译为藏,指后藏。元属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明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又作乌斯藏。元、明两代

  • 待补

    即歹补。今云南会泽县东南待补镇。彝语“待” 为山,“补” 为庙,意即山中有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