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马关
北宋以马栏堡置,在今陕西绥德县西十里张家砭乡高石角北,故关遗址尚存。
北宋以马栏堡置,在今陕西绥德县西十里张家砭乡高石角北,故关遗址尚存。
隋开皇十年 (590) 置,属磁州。治所在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元和志》 卷15: “北滨洺水,因以为名。” 大业初属武安郡。唐属洺州。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废为镇,元祐二年 (1087)
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西北安定乡(鼠街)。《明一统志》卷87景东府:安定关“在府北一百五十里”。
在今浙江奉化市西南一百里六诏村。清乾隆《宁波府志》卷7:六诏岭“相传王右军尝隐此,故诏起之”。
亦作马陂江。即今广西上林县北清水河。《方舆纪要》卷109上林县:马波江“在县北四里。源出县西之茶山, 流入迁江县境, 合于大江”。
北魏建义元年 (528) 析屯留县置,属襄垣郡。治所在今山西襄垣县南。北齐废。古县名。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分上党之屯留县置,治今山西省襄垣县南。属襄垣郡。北齐时省。
五代晋改良原县置,治所即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梁原乡。后周复为良原县。
在今四川道孚县南中扎坝。清康熙四十年(1701)置中渣坝沱土百户。
唐贞观十九年 (645) 建,即今北京市宣武门外法源寺。“安史之乱” 时,史思明改名顺天寺。明正统二年 (1437) 改名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 始名法源寺。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建,在今
又称洋河镇。明置,属桃源县。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北六十里洋河镇。因白洋河为名。《明史·地理志》 桃源县:“东有三义镇巡检司,崇祯末,移于县西之白洋河镇。”清设千总及宿迁县主簿驻此。以产名酒“洋河大曲”著称
①在今江苏南通市南狼山东。《寰宇记》卷130通州静海县:军山“在江海之际”。《清一统志·通州》:军山“在州南狼山东,刀刃山东南。一名象山。有炼丹台、桃花峡、白云洞”。②一名南山。即今江西南丰县西军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