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集
①即今安徽寿县西南板桥镇。明嘉靖《寿州志》 卷3: 板桥 “南五十里,王莹建”。清光绪《凤阳府志》 寿州: 板桥集在 “州西南七十里”。
②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桥集镇。明嘉靖 《寿州志》 卷1蒙城县有板桥集。清咸丰九年 (1859) 著名捻军首领陆连科殉难于此。
③即今安徽凤阳县东三十余里板桥镇。清光绪《凤阳县志》 卷3: 板桥 “在临淮东乡十里。旧以木渡。明嘉靖三十年……创造石桥,阅三岁而成,凡五孔十八弓,仍名板桥,以昭公德。旧无居人。兵燹后,归民萃聚,遂成市焉”。
①即今安徽寿县西南板桥镇。明嘉靖《寿州志》 卷3: 板桥 “南五十里,王莹建”。清光绪《凤阳府志》 寿州: 板桥集在 “州西南七十里”。
②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桥集镇。明嘉靖 《寿州志》 卷1蒙城县有板桥集。清咸丰九年 (1859) 著名捻军首领陆连科殉难于此。
③即今安徽凤阳县东三十余里板桥镇。清光绪《凤阳县志》 卷3: 板桥 “在临淮东乡十里。旧以木渡。明嘉靖三十年……创造石桥,阅三岁而成,凡五孔十八弓,仍名板桥,以昭公德。旧无居人。兵燹后,归民萃聚,遂成市焉”。
明属阿迷州,在今云南砚山县西北落太邑。
春秋宋地。在今安徽阜阳市南。《春秋》: 僖公二十一年 (前639),“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即此。一说在今山东曹县东北。古邑名。春秋宋邑。在今安徽省阜南县南。《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前639年):
辽重熙十三年(1044)置,治所在大同府(治今山西大同市)。辖境约当今河北张家口地区、山西雁门地区和内蒙古乌加河与东胜市以东、多伦县以西等地区。金初改置西京路。辽“五京道”之一。重熙十三年(1044年
即今湖北天门市东北五十二里胡市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天门县东北有胡家场。集镇名。在湖北省公安县西北部、松滋西河东岸。属斑竹垱镇,人口 1200。为原胡家场乡人民政府驻地。1999年并入斑竹垱
在今湖北房县东南。《方舆纪要》卷79房县“汤池关”条下:“又有马栏关,在县东三十五里。”
在今四川新龙县东拉日马乡北麦科。清雍正七年(1729)置瓦述墨科土百户。
在今四川会东县城附近一带。清雍正七年(1729) 置巡司于此。
西周邑,即今山西霍州市。《国语·周语上》:厉王暴虐,国人暴动,“乃流王于彘”。《汉书·地理志》 河东郡彘: “周厉王所奔。” 西汉改置彘县。古邑名。西周邑。在今山西省霍州市。因附近有彘水,故名。公元前
在今湖南东安县东南。《清一统志·永州府一》:石期江“源出零陵县(今永州市)黄华岭,东北流至石期市入湘”。
南朝梁置,为梁安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息县东北。隋大业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