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来凤县

来凤县

①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泸州。治所在今四川隆昌县西北双凤镇(双凤驿)。九年(627)废入富世县。

②清雍正十三年(1735)置,属施南府。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同治《来凤县志》卷5:“翔凤山,县东三里,山形耸拔,如凤舒翼,故名。”县以翔凤山为名。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1921年属施鹤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1)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四川省富顺县东。属泸州。九年废。(2)今县名。在湖北省西南部,西邻重庆市,东邻湖南省。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 1320 平方千米。人口30.8万,其中土家族占41%,苗族占16.5%。辖3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翔凤镇。以翔凤山飞来凤凰的传说而得名。清同治《来凤县志》:“翔凤山,县东三里,山形耸拔,如凤舒翼,故名。”宋初为羁縻富州地,后又为柔远州地。宋仁宗时置散毛司。元为散毛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升散毛府,属四川行省。至正六年(1346年)改为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明永乐九年(1411年)改长官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属恩施县;十三年析置来凤县,治今址,属施南府。1914年属荆南道,1921年属施鹤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恩施专区,1970年属恩施地区。1979年改置来凤土家族自治县。1983年复为来凤县,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鄂西南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部山地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多溶洞、伏流;东部沿河多平坝、盆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主产稻、玉米、薯类、油菜,并产烟叶、茶叶、花生、生姜、油桐等。为省杉木基地县。矿产有煤、紫砂、陶土、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等。工业有采煤、农机、卷烟、水泥、化肥和食品等。209国道贯穿全境,酉水河入沅江通航可达洞庭湖。古迹有接龙桥、仙佛寺石窟、舍米湖摆手堂、老司城遗址等。建有烈士纪念塔。


猜你喜欢

  • 杞梁墓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东三里。杞梁,名殖,春秋齐庄公时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550),齐侯袭莒,“莒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即杞梁战死)……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

  • 下邑县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安徽砀山县。西汉属梁国。北魏孝昌元年(525)移治栗县故城(今河南夏邑县),为临涣郡治。东魏兴定中改属马头郡。北齐改属梁郡。唐属宋州。宋属应天府。金属归德府。明洪武初改为夏邑县。

  • 罗肥县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罗州。治所在今广东化州市西北。六年 (623) 属南石州。贞观元年 (627) 废入石龙县。古县名。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今广东省化州市西北。属罗州。后属南石州。贞

  • 湫池

    在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西北大河家乡境。《方舆纪要》 卷60河州: 湫池 “在州西北积石关西。周回三十里,池岸万木森然,雅著灵异。土人号为显神池”。《清一统志 ·兰州府一》:湫池 “在河

  • 东天目山

    天目山的东支。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北五十里。主峰大仙峰海拔1479米。《清一统志·杭州府一》 “天目山”条:东天目“高三千九百丈,有大仙、将军、宝珠等峰,洗眼、浮玉、白龙、炼丹等池,瀑布、玉剑等泉”。在浙

  • 彭县

    明洪武十年 (1377) 降彭州置,属成都府。治所即今四川彭州市。清康熙七年 (1668) 废,雍正六年 (1728) 复置。民国初属四川西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93年改设彭州市。古旧县名。

  • 黑堡城

    又名稍直口。北宋咸平中筑。在今天津市西稍直口。

  • 前凉

    十六国之一。西晋永宁元年 (301),张轨任凉州刺史。西晋灭亡后,从东晋建武元年 (317) 开始,张寔及其子孙世守凉州,成为割据政权,史称前凉。到永和十年 (354) 张骏自号假凉王,都姑臧县(今甘

  • 大业陂

    俗称水门塘。在今安徽霍邱县东北八里。《方舆纪要》卷21霍邱县:大业陂在“县东北十五里。周二十余里。人呼为水门塘。相传古名镇淮洲,陷而为陂”。

  • 陈怀支线

    从河南沁阳(旧怀庆府)东北至陈庄。长5公里。为道清铁路支线。日伪于1941—1942年修筑。1945年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