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市东北六十里束城镇。大业初属河间郡。唐属瀛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废为镇,元祐元年(1086)复置,属河间府。金废。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河北省河间市东北束城镇。属河间郡。五代晋天福元年(936年)割与契丹。周显德五年(958年),郭崇攻拔契丹束城,即此。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降为束城镇。元祐元年(1086年)复升置县。金又降为束城镇。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市东北六十里束城镇。大业初属河间郡。唐属瀛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废为镇,元祐元年(1086)复置,属河间府。金废。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河北省河间市东北束城镇。属河间郡。五代晋天福元年(936年)割与契丹。周显德五年(958年),郭崇攻拔契丹束城,即此。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降为束城镇。元祐元年(1086年)复升置县。金又降为束城镇。
①战国时秦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邛崃市。秦惠王二十七年 (前311) 建城。蜀卓氏,程郑被迁至此,以铁冶致富。西汉置盐、铁官。司马相如与卓王孙之女文君私婚于此。王莽改蜀郡太守为导江卒正,治临邛,公孙
1928年析郑县城区置,属河南省。治所即今河南郑州市。1931年裁入郑县。1948年复置。1954年为河南省会。简称郑。在河南省中部偏北,北临黄河。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 7446 平方千米(市辖区94
在今河北沙河市北洛阳乡驻地东户村。宋璟(663—737),邢州南和人,唐政治家。曾任尚书、右丞相,封广平郡公,谥文贞。开元二十五年(737)卒于洛阳,次年归葬沙河祖茔。唐大历五年(770)颜真卿据吏部
在魏州城(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 内。《资治通鉴》: 五代梁乾化二年 (912),宣义节度使杨师厚军于魏州,“馆于铜台驿”。胡三省注:“因铜雀台以名驿。”
明置,属广宁左屯卫。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北。《方舆纪要》卷37广宁左屯卫:大茂堡在“卫东北四十里。其南曰流水堡,有苇子沟可以按伏, 自堡而东接义州之大定堡”。
①在今陕西长安县(韦曲镇)南。《方舆纪要》卷53西安府:交水在“府南三十里。一名福水。上承樊川,西至石碣,遂分为二: 一注沣水,一入昆明池”。②即今云南曲靖市北二十六里西平镇。元至元十三年(1276)
北宋置,属昌元县。在今四川荣昌县北普润乡 (青滩场)。
①又称薄。在今山东曹县南二十五里。《太平御览》 卷155引 《帝王世纪》: “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所盟也。”②即北亳。商三亳之一。在今河南商丘县北。《左传》: 昭公四年 (前538),椒举言于楚子曰:
明正统七年 (1442) 筑,属灵州守御千户所。即今宁夏灵武县东北清水营。《方舆纪要》 卷62灵州守御千户所: 清水营 “在所东八十里。……《五边考》: 套寇犯灵州,必由清水营入。清水营者,灵州之咽喉
一名汉龙镇。即今河南唐河县西南龙潭乡。清乾隆《唐县志》卷1《集镇》:“龙潭店,县南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