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杜陵

杜陵

西汉宣帝刘洵的陵墓,在今陕西长安县(韦曲镇)东北十五里甘寨村北。《汉书·元帝纪》:“初元元年春正月辛丑,孝宣皇帝葬杜陵。”《三辅黄图》卷6:“宣帝杜陵,在长安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间时,好游鄠、杜间,故葬此。”唐杜甫旧宅在其西,故甫自称“杜陵布衣”。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伍村北。是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原为秦代设置的杜县辖地。西汉元康元年(前65年)春在杜原上营建陵墓,遂改杜县为杜陵县。墓形如覆斗,顶部平整,四棱角斜线分明,高29米,每边长约175米。其南侧有清代祭祀碑石十余块,多因风雨剥蚀,字迹不清,惟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立“汉宣帝杜陵”一碑尚清晰。陵园四面墙垣正中各辟一门。北门和东门在1983年秋进行了发掘,西门和南门也进行了试掘和钻探。唐李白《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即指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瓦峪堡

    明置,在今辽宁开原市东。《方舆纪要》卷37三万卫:瓦峪堡在“卫东三十里。又扣河堡在卫东南六十里”。

  • 长赤县

    1933年6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长池场(今四川南江县西南长赤镇)。1935年初废。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3年由四川省南江县西南部析置,治今南江县长赤镇。县以镇名。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仍并

  • 黑虎庙

    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79均州 “小江口关” 条下: “在州西八十里者曰黑虎庙,险僻多盗,有巡司戍守。”

  • 香雪海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邓尉山支峰吾家山。《清一统志·苏州府一》: 吾家山 “居民以植梅为生,花时一望如雪,香风度十余里。前抚臣宋荦题 ‘香雪海’ 三字镌于石”。

  • 盘州

    唐贞观八年 (634) 改西平州置,属戎州都督府。治所在附唐县 (今贵州兴义市)。以盘江为名。后废。唐贞观八年(634年)以西平州改名,治附唐县(今贵州兴义市)。后地入南诏废。

  • 小毛山口关

    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7抚宁县“董家口关”条下载:小毛山口关“董家口东第三口也”。

  • 赫尔苏门

    亦作克尔素边门。清建,为柳条边门之一。即今吉林梨树县东之东辽河西岸赫尔苏门。《清一统志·吉林二》: 克尔素边门 “在吉林城西北四百里,东距伊屯边门一百八十四里”。村名。在吉林省梨树县东南部、东辽河西岸

  • 大泽

    ①在今江苏丰县北。《汉书·高帝纪》:“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寰宇记》卷15丰县:大泽“在县北六里”。②即今云南宜良、澄江、呈贡三县间之阳宗海。《水经·温水注》:“温水又西会大泽。”

  • 全椒县

    西汉置,属九江郡。治所即今安徽全椒县。三国魏废。西晋复置,属淮南郡。东晋废。隋大业初改滁水县复置全椒县,属江都郡。唐属滁州。明洪武初废。十三年(1380)复置,仍属滁州。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1928年

  • 贤首山

    亦名贤隐山。在今河南信阳市西南七里。《梁书·武帝纪》: 南齐建武二年 (495),北魏围攻司州,萧衍赴援,“去魏军数里,径上贤首山”。《资治通鉴》: 梁天监二年 (503),魏将犯义阳,司州刺史蔡道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