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星县
1917年改景星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龙江县南景星镇。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2: “境内有景星山故名。” 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1945年划归嫩江省。1949年复属黑龙江省。1956年并入龙江县。
旧县名。1929年由景星设治局升县。治景星镇(今黑龙江龙江县西南景星镇)。1956年撤销,并入龙江县。
1917年改景星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龙江县南景星镇。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2: “境内有景星山故名。” 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1945年划归嫩江省。1949年复属黑龙江省。1956年并入龙江县。
旧县名。1929年由景星设治局升县。治景星镇(今黑龙江龙江县西南景星镇)。1956年撤销,并入龙江县。
在今广东大埔县北。《方舆纪要》 卷103大埔县: 南栋山 “在县 (治今茶阳镇) 南二十里。山高耸。稍南为积龙山,下有岩,前有盘谷”。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析博昌县置,属青州。治所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一百里。大业初废。唐武德二年 (619) 复置,属乘州。六年 (623) 又废。②北宋皇祐四年 (1052) 升新河镇置,属冀州。
西晋泰始中改广魏郡置,属秦州。治所在临渭县 (今甘肃天水市东北渭水北岸)。辖境相当今甘肃静宁、庄浪、张家川、清水等县地及天水市、通渭县部分地区。北魏移治陇城县 (今秦安县东北陇城乡)。隋开皇三年 (5
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57盩厔县: 骆谷水 “出骆谷,以径长城戍西,又北注入渭”。
北周武成元年 (559) 置,属岷州。治所在基城县 (今甘肃宕昌县西北四十八里理川镇)。辖境相当今甘肃宕昌与岷县交界之地。隋开皇初郡县俱废。北周时置,治基城县(今甘肃宕昌县西北)。后废。
①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升武胜场为县,并改名长泰,属泉州。治所即今福建长泰县。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改属漳州。元属漳州路。明、清属漳州府。1913年属福建西路道。1914年属汀漳道。1928
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三里。《清一统志·安顺府》:白马洞“洞内有白石如马”。见“桃源山”。
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清一统志·安顺府》:鸡公背山“在永宁州(治今永宁镇)东,与关索岭对峙。《(贵州)通志》:亦名鸡公背坡。形如鸡背,下临溪涧,山路艰险,往来者视为畏途”。
西汉置。在今甘肃庄浪县附近。西夏置,在今甘肃省庄浪县附近。
①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义门县(今陕西延川县西)。四年 (621) 废。②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太和县 (今江西泰和县西六里)。八年 (625) 废。③唐贞观四年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