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普耳

普耳

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明代属车里宣慰司。见万历 《云南志》 卷16 《贡象道路》。清顺治十六年 (1659) 改隶元江府。雍正七年 (1729)置普洱府。


猜你喜欢

  • 南浦墟

    即今广东翁源县东北南浦墟。清同治 《广东图说》 卷20 翁源县: 钟南浦在 “城东一百里。……有南浦墟”。明迁桂丫山巡司于此。

  • 伊穆河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侧阿姆贡河的支流伊穆河。《清 一统志·吉林一》“兴衮河”条下:“伊穆河, 在(宁古塔)城东北三千余里,源出扬古岱山。东北流入兴衮河。”

  • 临县

    明洪武二年 (1369) 降临州置,属太原府。治所即今山西临县。万历二十三年 (1595) 改属汾州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中西部、黄河东岸,邻接陕西省。属吕梁市。面积

  • 朝里寨铺

    在今贵州从江县北。《清一统志·黎平府》 “丙妹铺” 条: “贯洞、朝里寨铺” 等 “皆戍守处”。

  • 芗溪

    又名贵溪。即今江西贵溪县境之信江。明嘉靖《广信府志》卷2贵溪县:“芗溪,县东南五十步,洲出郁金芗草,故名。其源由玉山之镇头合铅江之分水,过弋阳经县治入安仁之锦溪,汇于彭蠡湖。”

  • 鸣沙县

    ①北周改敦煌县置,为敦煌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元和志》 卷40敦煌县: 鸣沙县“以界有鸣沙山,因以为名”。隋大业二年 (606) 复为敦煌县。②隋开皇十九年 (599) 置,为环州治。治所即今

  • 定陶镇

    唐贞观元年 (627) 降定陶县为镇,属曹州济阴县。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 复为定陶县。在山东省定陶县中部偏西南。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97.4平方千米。人口10.4万。镇人民政

  • 七星桥

    战国秦蜀守李冰建。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部及南部。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西南两江(郫江、检江)有七桥……长老传言:李冰造七桥,上应七星。”故名。在检江(流江)上有万里桥、笮桥;郫江上有市桥、江桥

  • 瑯邪郡

    即琅邪郡。治所瑯邪县 (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

  • 北桑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北礵岛。明郑和下西洋经此。即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北礵岛。郑和下西洋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