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提集
一名生铁塚、铁塚集。即今河南鹿邑县西南生铁塚乡。清光绪 《鹿邑县志》 卷3 《市集》: “普提集,去城二十五里,即生铁塚。”
一名生铁塚、铁塚集。即今河南鹿邑县西南生铁塚乡。清光绪 《鹿邑县志》 卷3 《市集》: “普提集,去城二十五里,即生铁塚。”
蒙古至元元年(1264)改宣化府置,治所即今甘肃张掖市。辖境相当今甘肃张掖、民乐、临泽、高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及青海祁连县等地。元至元八年(1271)改为甘州路。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升甘州置,治
即丰溪镇。在今湖北竹溪县南九十八里。清魏源 《圣武记》 卷10: “竹溪以峰溪为要隘。”
又名康山。在今江西余干县西北鄱阳湖中。《寰宇记》 卷107饶州余干县: 康郎山 “在县西北八十里鄱阳湖中。云康氏所居。又名抗浪山,谓能抗风涛也”。《明一统志》 卷50饶州府: 康郎山 “国初大兵与陈友
①江苏旧无锡的别称。因城西梁溪而得名。宋无锡人费兖著有 《梁溪漫志》。清无锡吴媛号梁溪女史。②在今江苏无锡市旧城西门外。《清一统志·常州府一》: 梁溪 “源出惠山,古溪极隘。梁大同中重浚,故名。或以梁
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明《八闽通志》卷4《地理·山川》:投桃洲“在马头江中,其形如桃,故名。洲上有田几千亩”。
①即万世郡。治所在万世县(今四川开县东北大进镇)。《寰宇记》卷137开州万岁县:“后周天和元年分巴东郡置万安郡,改巴渠为万岁(世)县,取县北有万岁谷为名。”②西魏恭帝元年(554)置,属潼州。治所在万
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定州置,治所在安喜县(今河北定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定州市及唐县、新乐、顺平、望都、曲阳、无极等市县地。金天会中降为定州,寻复为中山府。元属真定路。明洪武初复为定州。北宋政和
在今甘肃会宁县东九十里青江驿乡。明置青家巡司戍守,并置递运所及青家驿于此。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属相州。治所在广宗县(今河北威县东南二十里古城)。辖境相当今威县地。寻废。孝昌中复置。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北周建德七年(578)复置, 属贝州。治所在武强县(今威县北
即今广东梅县西南之畲江镇。清光绪 《嘉应州志》 卷4: 畲坑堡在 “城西南八十里。有畲坑墟汛,西界兴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