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晋州

晋州

①十六国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境内。《资治通鉴》: 东晋咸安元年 (371) 二月,“都督秦、晋、凉、雍州诸军事”。胡注: “前此未有晋州;凉之张氏分西平界置晋兴郡,秦盖于此置晋州也。”后废。

②北魏建义元年 (528) 改唐州置,治所在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霍州二市及洪洞、浮山、安泽、汾西等县地。隋大业初改临汾郡。义宁初改平阳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晋州,治所在临汾县 (今临汾市。后移治今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五代复移治今临汾市)。北宋政和六年(1116) 升为平阳府。产矾,唐置矾官,北宋有炼矾务。

③南朝梁大宝元年 (550) 改豫州 (西豫州) 置,治所在怀宁县 (今安徽潜山县)。北齐天保六年(555) 改曰江州,南朝陈太建五年 (573) 复为晋州。隋开皇初改为熙州。

④北周置,治所在绛县 (今山西绛县南八里东南城村附近)。建德五年 (576) 废。

⑤金兴定四年 (1220) 置,治所在今山西寿阳县西北四十五里南张芹村西。元废。

⑥蒙古成吉思汗十年 (1215) 置,元属真定路。治所在鼓城县 (今河北晋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晋州市及安平、饶阳、武强三县地。明洪武初,省鼓城县入州,属真定府。清属正定府。1913年改为晋县。


(1)北魏建义元年(528年)以唐州改置,治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市)。北齐后废。唐武德元年(618年)又以平阳郡改置,治临汾县(今临汾市西南)。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平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又为晋州。五代移治今临汾市。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升为平阳府。唐辖境约当今山西省临汾、霍州、汾西、洪洞、浮山、安泽等市县地。产矾。唐置矾官,宋有炼矾务。(2)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置,治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辖境约相当今湖北省黄梅和安徽省宿松、望江、太湖、潜山等县及桐城市部分地。北齐天保六年(555年)改为江州。南朝陈太建五年(573年)复为晋州。隋开皇初又改熙州。(3)北周置,治绛县(今山西绛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曲沃、绛县、侯马等市县一带。建德五年(576年)废。(4)金兴定四年(1220年)置,治西张寨(今山西寿阳县西)。属太原府。元时废。(5)蒙古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置,治鼓城(今河北晋州市晋州镇)。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晋州、安平、饶阳、武强等市县。元属真定路。明属真定府。清雍正后不辖县。1913年改为晋县。


猜你喜欢

  • 龙王庙

    ①即今辽宁东港市西北龙王庙镇。清咸丰《岫岩志略》卷3:龙王庙在“城南一百六十里”。产煤、金。②在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兴凯湖东、松阿察河口附近。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2:松阿察河“河内为龙王庙,宁古塔属

  • 望哈达卡伦

    清光绪末置,属瑷珲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西北金山乡旺哈达村。后废。

  • 拱州

    ①唐显庆元年 (656) 以钵南优浪恐部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阿坝县东南境或红原县南境。后废。②北宋崇宁四年 (1105) 析开封、应天二府置,治所在襄邑县 (今河南睢县)。辖境相当

  • 河州府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河州卫置,属陕西行省。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市。辖境相当今甘肃临夏、广河、和政等市县及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地。十二年 (1379) 仍改为河州卫。明洪武六

  • 望亭堰

    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南。《清一统志 ·常州府》: 望亭堰 “在无锡县东南四十里。以御常州之水,使入太湖,不为苏害”。

  • 东陂街

    又名止马街。即今江西宜黄县南东陂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2抚州府宜黄县:“东陂旧有止马分防司署,今移棠阴。”

  • 小南河砦

    又名小南湖。北宋置,属沧州清池县。在今天津市西郊区小南河。金废。

  • 葱聋山

    一名五老山。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山海经·中山经》: “葱聋之山,其中多大谷。”

  • 剪刀峰

    在今四川巫溪县北二十四里前河乡大宁河岸。《舆地纪胜》 卷181大宁监: 石柱山 “所望剪刀峰与道士峰相连,皆奇观也”。《方舆纪要》 卷69大宁县 “石柱山” 条下: “北八里曰剪刀峰,以两峰对峙,形如

  • 雍州

    ①古九州之一。在今陕西、甘肃二省和青海省东部地区。《尚书· 禹贡》: “黑水西河惟雍州。”《尔雅· 释地》: “河西曰雍州。” 《周礼· 职方》:“正西曰雅州。” 黑水所指,说法不一,有谓今甘肃张掖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