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显州

显州

①北魏永安中置,治所在六壁城 (今山西孝义市西六壁头村。)。北周废。

②西魏置,治所在阳周县 (今甘肃正宁县西南罗川乡)。北周废。

③北齐改廓州置,治所在石城县 (今山西原平县北崞阳镇)。北周废。

④北周天和三年 (568) 侨置,治所在陈仓县(今陕西宝鸡市东二十里渭水北岸)。建德三年 (574)废。

⑤隋开皇五年 (585) 改淮州置,治所在阳平县(后改饶良县,即今河南泌阳县)。大业三年 (607)改为淮安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显州,治比阳县 (今泌阳县)。贞观九年 (635) 改为唐州。

⑥唐渤海置,属中京显德府。治所在今吉林敦化市东南敖东城 (一说在桦甸市东北苏密城)。大祚荣开国至武艺时期曾为王都。辖境约当今吉林敦化市附近。辽废。

⑦辽置,治所在奉先县 (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五里北镇庙)。辖境相当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及义县、锦县部分地。金天辅七年 (1123) 升为广宁府。


(1)北魏永安中置,治六壁城(今山西孝义县西六壁)。辖境未详。后省。(2)西魏时置,治阳周县(今甘肃宁县东)。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宁县、正宁等县。北周时废。(3)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置,治陈仓县(今陕西宝鸡市东、渭河北岸)。辖境约今陕西省宝鸡市附近。建德六年(577年)废。(4)北齐时改廓州置,治石城县(今山西原平市北崞阳镇)。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原平市。北周时废。(5)隋开皇五年(585年)改淮州置,治比阳县(今河南泌阳县)。大业初改为淮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显州。辖境同显州。贞观九年(635年)又改为唐州。(6)渤海国置,治今吉林省敦化市南敖东城。为中京显德府治。辽废。(7)辽世宗置,治奉先县(今辽宁北宁市西南)。辖区约今辽宁省北宁市及其东南地区。金天辅七年(1123年)升为广宁府。


猜你喜欢

  • 高洪口

    即今山西五台县东七十里高洪口乡。明洪武九年 (1376) 置巡司于此。清乾隆七年 (1742)裁。

  • 竹箐山

    在今四川洪雅县西八十里。《方舆纪要》卷72洪雅县:竹箐山“上多竹,蒙茸茂密。昔人以甃梯磴,盘折而上。宋尝置关于其巅,设巡检司,后废。嘉靖中复设竹箐山巡司”。

  • 市头墟

    在今广东番禺市北市头村。民国《番禺县续志》卷5:墟市有“市头墟”。

  • 双柏县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双柏县境。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属建宁郡。西晋太安二年(303)属益州郡。东晋属晋宁郡。南朝梁末废。产银。1926年改摩刍县复置,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

  • 半山寺

    又名报宁禅寺。北宋置,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舆地纪胜》卷17建康府:半山寺,“半山报宁禅寺,王荆公故宅也。由东门至蒋山此为半道,故以半山为名。元丰七年公病既愈,乃请以宅为寺,因赐额为报宁禅寺”。《方

  • 北唐国

    西周方国。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逸周书·王会》:“北唐以闾。”孔晁注:“北唐,戎之在西北者。”《穆天子传》注引《竹书纪年》云:“北唐之君来见,献一骊马是生騄耳。”即此。即商代唐国,西周称北唐。在今山西

  • 南管村

    在今海南省琼海市东北烟塘镇福石岭管区泗村。唐、宋为乐会县治。《宋史·地理志》 琼州乐会县: “唐置,环以黎洞,寄治南管。” 《舆地纪胜》卷124乐会县引 《琼管志》 云: “黎人屡攻破县,迁徙不一。今

  • 良王庄

    即今天津市静海县东北二十四里良王庄乡。清于此设把总驻守。同治《静海县志》寅集:“良王庄把总汛分管卫河,东岸自天津县胡羊庄起,南至田家堤止,计长四十里。西岸北自埝坨咀起南至乔家堤止, 计长四十九里。”旧

  • 明月店

    即今河北定州市西南明月店镇。清道光 《定州志》 卷7市集: 明月店在 “城东西南三十里”。

  • 宝珠洞

    在今北京市西山八大处中第七处。位于平坡山顶。有正殿一座、配殿两座,殿后有岩洞,宽广约5米。因洞为砾石胶结岩,形如黑白两色的珠子粘合在一起,故名 “宝珠”。洞前有敞亭,名眺远亭。明 《帝京景物略》 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