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宁陵
南朝陈宣帝刘顼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牛头山西北。《元和志》 卷25 上元县: 宣帝顼显宁陵 “在县南四十里牛头山西北”。《清一统志·江宁府二》 引 《县志》: “其地旧名陵里,亦曰天子陵,石兽尚存,俗呼石马冲。”
南朝陈宣帝刘顼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牛头山西北。《元和志》 卷25 上元县: 宣帝顼显宁陵 “在县南四十里牛头山西北”。《清一统志·江宁府二》 引 《县志》: “其地旧名陵里,亦曰天子陵,石兽尚存,俗呼石马冲。”
在今河北泊头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3交河县“清河”条下载:“李村河亦自县西二十五里,分洚河支流。有西济桥跨其上,流经县东北四十里李村桥,又东合于清河。”
即今山西河曲县东北楼子营镇。《清一统志·保德州》 “会营堡” 条下: “又东北为楼子营堡,明宣德中建。周一里有奇。”
唐西域尸弃尼国 (识匿国) 都城。在帕米尔西部喷赤河东岸舒格南 (今属塔吉克斯坦)。《新唐书·西域传》: 识匿 “初治苦汗城,后散居山谷。有大谷五,酋长自为治,谓之五识匿”。
即土壕铺。今河南渑池县西二十四里英豪镇。民国 《渑池县志》 卷 1: 西区有 “英豪镇”。原名土豪。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 巡抚徐改英豪。在河南省渑池县西部。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
明洪武六年(1373)改西宁州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青海西宁市。辖境相当今青海湟水流域及大通河中下游的一带。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西宁府。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西宁州置,治今青海省西宁市。
一名高陂。即今福建永安县东北六十二里高陂乡。明正统中置太平巡司于此。
①即今浙江遂昌县西之前、后溪。《方舆纪要》卷94遂昌县:双溪“在县治南。其源一出县西北之大楼岩,引流而东谓之金溪;一出县西北七十里之湖山, 亦谓之湖溪, 群山之水皆汇入焉,萦洄荡漾,恍若江湖,经县东南
①在今辽宁绥中县西。明《辽东志》卷1:万松山在“(广宁前屯卫)城西北十五里。东西四百余里,连山海、永平界。山多松,故名”。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6:万松山在“(宁远州)城西一百三十六里,……俗呼松
即今福建建阳市南二十五里徐震溪。《方舆纪要》 卷97建阳县: 徐墩溪 “源出顺昌县接界之五峰山,流至此,可通舟楫。亦流合交溪”。
明万历年间建。在今湖北大冶市西南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