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溪
在今四川乐至县西。《方舆纪要》 卷71乐至县: 放生溪 “在县西十里。西流入简州界,注于雁水”。《清一统志·潼川府一》: 放生溪 “在乐至县西四十里。源出宝鼎山,西流入简州河”。
在今四川乐至县西。《方舆纪要》 卷71乐至县: 放生溪 “在县西十里。西流入简州界,注于雁水”。《清一统志·潼川府一》: 放生溪 “在乐至县西四十里。源出宝鼎山,西流入简州河”。
一名鲁城。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三国时筑,六朝后为军事要地。《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东径鲁山南,……山上有吴江夏太守陆涣所治城。”即此。《梁书· 武帝纪》: 南齐永元二年(500),萧衍举兵东下
在今河北香河县西。 《明史·地理志》香河县: “西有板口河, 源出通州东之孤山, 经县界,入于白河。”
①唐武德五年(622)改永业县置,属南义州。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东筋竹镇。贞观二年(628)属义州。至德中改为永业县。②北宋熙宁四年(1071)析云安监置,属云安军。治所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北云安镇。八年(
唐大历三年(768)改临源县置,属桂州。治所即今广西兴安县。《寰宇记》卷162兴安县:“土将万重光诱临桂等九县构逆,唯临源县独守臣节,改为全义县。”五代晋开运三年(946)改为德昌县。南汉复为全义县。
即今云南云龙县北七里诺邓。《清一统志 ·大理府》: 诺邓盐井 “在云龙州东北四十五里。明置盐课大使于此”。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罗山县(今河南罗山县)。八年 (625) 废。
1912年改归顺州置,属广西镇南道。治所即今广西靖西县。次年改为靖西县。1912年升归顺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辖境相当今广西靖西、那坡二县。1913年改为靖西县。
即今山东枣庄市东南甘露沟乡。旧属峄县。清光绪《山东通志》卷1 《舆图志》:峄县东有甘露沟。
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西北。《清一统志·西宁府二》 “永安营”条内:“西北有沙金城,亦设官兵防汛。”
秦置,属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武宣县西南。西汉属郁林郡。东汉时改为中溜县。三国吴复名中留县。西晋废。东晋复置。南朝宋为桂林郡治。齐属桂林郡。隋开皇十一年(591)省入桂林县。又作中溜县(《续汉书·郡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