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透岩
在今海南东方黎族自治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05感恩县: “抱透岩在县东北五十里。岩在山巅,口仅二尺许,内阔如巨室,黎人常藏谷帛于此。”
抱陵港 即今海南文昌县东北宝陵港。《明史·地理志》 琼州府文昌县: “东北有青蓝头巡检司,后迁县东抱凌港。”
在今海南东方黎族自治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05感恩县: “抱透岩在县东北五十里。岩在山巅,口仅二尺许,内阔如巨室,黎人常藏谷帛于此。”
抱陵港 即今海南文昌县东北宝陵港。《明史·地理志》 琼州府文昌县: “东北有青蓝头巡检司,后迁县东抱凌港。”
元置。即今江西赣县 (梅林) 西北南田。明废。(1)元时置,在今江西省赣州市梅林镇西北南田。明时废。(2)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西北,漓江之滨。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弘祖(霞客)曾至此。
在今广西崇左县北四里。《方舆纪要》卷110崇善县:灯架山“高耸尖秀,望之巍然”。
1912年改忻州置,属山西雁门道。治所即今山西忻州市。1928年直属山西省。1983年改设忻州市。旧县名。1912年由忻州改置,治今山西省忻州市。1983年撤销,改设忻州市。
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故甘泉宫中。《史记·封禅书》: 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乃作通天茎台”。《三辅黄图》 卷5: “ 《汉旧仪》 云:‘通天者,言此台高通于天也。’ 《汉武故事》: 筑通天台于甘泉,
即今四川遂宁市西南安居镇。《旧唐书·地理志》安居县:“旧治柔刚山, 天授二年移治张栅。”
即牵。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浚县北。《公羊传》作“坚”。古邑名。又作牵。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省浚县北。《公羊传》定公十四年(前496年):“公会齐侯、卫侯于坚”,即此。参见“牵”。
清乾隆时置热河副都统。嘉庆十五年(1810) 改都统。治所在承德府 (今河北承德市)。领承德府、内蒙古东二盟十六旗、西勒图库伦喇嘛一旗。辖境相当今河北围场、丰宁二县以东,至内蒙古奈曼、库伦二旗、辽宁阜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乡镇。《元和志》卷5河南府汜水县: “等慈寺,在县东七里。王师既破建德,诏于战所起寺立碑纪功焉,令颜师古为碑文。”唐建,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镇东北。
唐天宝八年 (634) 于索磨川置,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梭磨乡,一说在马尔康县西十里俄尔雅村。后废。唐天宝八载(749年)以剑南之索磨川(今四川梭磨河一带)置,治今四川省马尔康县东梭磨。领吐蕃、牂柯
①唐南诏置,属拓东节度。即今云南安宁市。宋大理属善阐府。元改安宁州。②在今云南洱源县北。《方舆纪要》卷117浪穹县:安宁城“在县北。唐天宝八载,嶲州都督何履光以兵定南诏安宁城及五盐井,复立马援铜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