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山
一名文竹山。在今湖南新宁县东十五里。南朝梁置扶阳县以此名。《明一统志》卷63宝庆府:扶阳山“上有石床,四面绿竹扶疎,常随风委拂”。
一名文竹山。在今湖南新宁县东十五里。南朝梁置扶阳县以此名。《明一统志》卷63宝庆府:扶阳山“上有石床,四面绿竹扶疎,常随风委拂”。
在今云南勐海县西南。清设土便委。
①在今河北邯郸县西北,与永年、武安交界处。山势耸拔,冈峦起伏。《魏书·地形志》: 邯郸县有 “紫山”。《寰宇记》 卷58临洺县引 《隋图经》:“临洺紫山,春夏有气蓊郁。山下有石,石上菖蒲一寸九节。岩间
古代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今四川汉源、石棉、普格等县一带。《史记·西南夷列传》: “自嶲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 从事农牧业生产,盛产名马 “筰马”。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于其地置沈黎郡
①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建,即今新疆乌什县。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驻此。五十二年(1787)参赞大臣还驻喀什噶尔,仍留办事大臣驻此。光绪八年(1882)于此置乌什厅。1913年改置乌什县。②即今北京市
东汉改泉陵侯国为县,为零陵郡治。治所在今湖南永州市北二里。隋改为零陵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南省永州市北,属长沙国。元朔五年(前124年)封长沙定王子贤为泉陵侯,改属桂阳郡。元鼎六年(前111年)于
北宋置,属历阳县。即今安徽和县西南四十五里功剩桥。
在今陕西勉县西五里、老城东一里处。马超(176—222),字孟起。三国时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出身凉州豪强家庭,东汉末随父腾起兵,后为蜀汉刘备部下的一员大将。马超祠内有泥塑马超像一尊。祠前有“汉
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8广西梧州府怀集县:齐岳山在“县西百十里。峭拔出于众山之上。上有龙潭,久旱不涸”。又《清一统志·梧州府》:齐岳山,“山腰有铜钟一,铁钟一,刘宋时所铸。山麓出温泉,
即耳里匮设治局。治所在乌列盖(今蒙古国吉尔格朗图西乌列盖)。
隋开皇十年 (590) 置,属永州。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七里柘桥村。大业初属零陵郡。唐属永州。五代晋天福四年 (939) 改为清湘县。古县名。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西。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