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恒州

恒州

①北魏太和十七年 (493) 改司州置,治所在平城 (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八里古城村),辖境相当今山西北部内长城以北,河北蔚县、阳原县,内蒙古凉城、丰镇、兴和等县及察哈尔右翼前旗等地。孝昌中为六镇起义军所克。东魏天平二年 (535) 寄治肆州秀容郡城 (今忻州市西北)。北齐天保七年 (556)复还故地,移治今大同市。北周大象二年 (580) 又废。

②东魏天平二年 (535) 置,寄治肆州秀容郡城(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北齐废。

③西魏大统元年 (535) 置,治所在归德县 (今甘肃环县北一百里归德堡),一说在陕西吴旗县西北。辖境相当今甘肃环县北部地。北周废。

④北周天和二年 (567) 侨置,治所在周南郡盩厔县 (今陕西户县西北三十五里)。建德三年 (574)废。

⑤北周宣政元年 (578) 分定州置,治所在真定县 (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隋大业初改为恒山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恒州,移治石邑县 (今石家庄市西南镇头),四年又移治真定县 (今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石家庄、藁城二市及正定、灵寿、行唐、井陉、获鹿、平山、阜平等县地。元和十五年 (820) 避穆宗名讳,改名镇州。五代唐改为真定府,后晋天福七年 (942) 复名恒州,后汉又改名镇州。

⑥金贞祐四年 (1216) 置,治所在盩厔县 (今陕西周至县)。元初废。


(1)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以司州改置,治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北部内长城以北,河北省蔚县、阳原和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邻近的南部地区。孝昌中为六镇起义军所攻克。东魏天平二年(535年)寄治肆州秀容郡(今忻州市西北),北齐天保时复还故地,移治今大同市。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废。(2)西魏置,治归德县(今陕西吴旗西北)。北周废。(3)北周天和二年(567年)置,治盩厔县(今陕西户县西北)。建德三年(574年)废。(4)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析定州置,治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南,唐初徙今正定县)。隋大业初改为恒山郡。唐武德初复旧。辖境相当今河北省石家庄、正定、藁城、灵寿、行唐、井陉、鹿泉、平山、阜平等市县地。元和十五年(820年)避穆宗李恒名讳,改名镇州。五代唐升为真定府,晋天福七年(942年)复名恒州,汉又改名镇州。唐、五代时曾先后为恒冀节度使、顺德军节度使治所。


猜你喜欢

  • 仙境山

    在今福建福安市西十五里。《清一统志·福宁府》:仙境山“峰峦峭拔,怪石嵯峨,岩洞宽豁,有石门天成,为神仙窟宅”。

  • 铁骊设治局

    1915年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铁山包 (今黑龙江省铁力市)。1931年改为铁骊县。1915年置,治铁山包(今黑龙江铁力市铁力镇)。以唐渤海政权铁利府、辽铁骊部为名。1933年升铁骊县。

  • 牛渚县

    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长江边牛渚矶。《水经·沔水》:“又东过牛渚县南,又东至石城县。”郦道元注:“牛渚在姑熟、乌江两县界中。”据《三国志·吴书·全琮传》:“得精兵万人, 出屯牛渚。”孙皓时,何植曾为牛渚

  • 李台寨

    在今河南新乡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9新乡县:李台寨,“《志》云:元末里民避兵之处,明朝改为李台驿。永乐中废”。

  • 西壕砦

    北宗端拱元年(988)置,属原州。即今甘肃镇原县北四十里西壕村。金属彭阳县。元废。

  • 冷地峪寨

    在今甘肃岷县西五十五里冷地口。《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曹家寨”条下:“自是而西又有中寨、野狐桥、冷地峪三寨。”

  • 枋桥

    即今台湾台北县东板桥市。清光绪 《台湾地舆总图》 淡水县图: 台北府淡水县东有枋桥街。即今台湾省台北县驻地板桥市。清乾隆年间大陆移民至此垦殖,在东侧小溪上架一木板为桥,因称其地为枋桥。后移民渐增,多为

  • 三川街

    一名三川店。即今河南栾川县西北三川镇。旧属卢氏县。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3:清咸丰七年(1857)十月,“追贼至三川街”。

  • 马桥镇

    ①北宋置,属莘县。在今山东莘县北四十里马桥。②北宋置,属中江县。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北六松乡文家桥村。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30中江县引眉山程建用《与苏子瞻书》云:“东江来自涪城,历马桥镇,过五成山,至

  • 清风关

    ①即今陕西镇安县南青铜关。《舆地纪胜》 卷189金州: 洵阳县有青风关。《清一统志·兴安府二》 引 《旧志》: “清风关在洵阳县北一百五十里,接镇安县界,即青风之讹也。俗又名青铜关。”②亦名清风阁。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