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
亦名张家口下堡。即今河北张家口市。明宣德四年(1429)置堡。为长城重要关口之一。《方舆纪要》卷18万全右卫:张家口堡“其附近台等处为最冲, 口外有狮子屯一带属部驻牧处也。堡为互市之所,关防最密”。清雍正十年(1732),中俄恰克图通商条约,此为商路要道。咸丰十年(1860)中俄新约辟为商埠。
亦名张家口下堡。即今河北张家口市。明宣德四年(1429)置堡。为长城重要关口之一。《方舆纪要》卷18万全右卫:张家口堡“其附近台等处为最冲, 口外有狮子屯一带属部驻牧处也。堡为互市之所,关防最密”。清雍正十年(1732),中俄恰克图通商条约,此为商路要道。咸丰十年(1860)中俄新约辟为商埠。
亦作平度驿。今四川平武县东南一百八十里平驿乡。《方舆纪要》卷73江油县:平渡驿“旧在县北五十里,接龙安府界,亦曰西平驿”。
①在今江苏丹阳市东二十七里。为南朝梁简文帝陵。《元和志》卷25润州丹阳县:“简文帝纲庄陵,在县东二十七里。”②唐敬宗李湛的陵墓。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三十里陵前乡柴家窑村东。宋敏求《长安志》卷20三原县:
即历阳湖。在今安徽和县西三十里。唐刘禹锡《和州刺史厅壁记》称:“镇曰梁山,浸曰历湖。”《元丰九域志》卷5:历阳县有历湖。
亦作龙鹤山。在今四川丹棱县北。《方舆纪要》卷71丹棱县:龙鹄山“在县北十五里。山高耸。宋李焘父子读书于此。一名龙鹤山”。《清一统志·眉州》:龙鹄山“上有天柱峰,下有龙涎洞。宋李焘少时读书于此,筑室曰巽
即长江三峡水路。《资治通鉴》: 唐中和二年(882)十月,“贼帅韩秀升、屈行从起兵,断峡江路。癸丑,陈敬瑄遣押牙庄梦蝶将两千人讨之”。
亦作奇克勒卡伦。清光绪末置,属瑷珲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逊克县 (奇克特)。后废。
三国吴永安六年(263)置,属荆州。治所在溇中县(今湖南慈利县西三官寺乡)。《宋书·州郡志》:天门太守“充县有松梁山,山有石,石开处数十丈,其高以努(弩)仰射不至,其上名‘天门’,因此名郡”。西晋治所
即今山东济阳县东北三十里曲堤镇。《方舆纪要》 卷31济阳县: 闻韶镇 “相传孔子闻韶处。有闻韶台”。在广东省仁化县东南部、大庾岭西部。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5510。镇人民政府驻闻韶,人口570。传说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春秋》:僖公二十八年 (前632),“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左传》: 晋“作王宫于践土”。古邑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
即今陕西子长县城。1942年子长县由安定镇迁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