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张公洞

张公洞

在今江苏宜兴市南三十五里张公山麓,为石灰岩溶洞。《寰宇记》卷92宜兴县:张公山“山巅空穴到底,郭璞注云:阳羡有张公山,洞中南北二堂。故老传云:张道陵居此求仙,因有张公之名,四面水入圻溪”。《舆地纪胜》卷6常州:张公洞“其门三面, 皆飞崖峭壁,非足力所能到。惟北户可入,嵌空邃深,石乳融结,石上有唐人留题”。


在江苏省宜兴市区西南约22千米的禹峰山麓。据《宜兴县志》记载和民间传说,2000 多年前,曾有庚桑子隐居于此,故名庚桑洞。又说汉代张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张果老在此隐居,故名张公洞。为石灰岩溶洞,主要分前后两部分,面积约 3000 多平方米,游览路程约 1000 米。特点是洞中有洞,洞内套洞,大洞包小洞,一洞复一洞,大小洞穴多达72个。前洞以海王厅天师台为中心,洞脊上部树木与亭台交错,洞顶朝天,在下仰望,洞口与天相连,故名朝天洞。后洞可容四五千人,好似一座大厦,故称海屋大场。大洞小洞,千姿百态,深邃幽奥,与善卷洞、灵谷洞称作“宜兴三奇”。


猜你喜欢

  • 浮图川

    今新疆乌鲁木齐市以东之平原。一说指今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址附近河流。《旧唐书·回纥传》:贞元六年 (790),“葛禄乘胜取回纥之浮图川”。即此。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以东的平原,一说指今吉木萨尔县北

  • 大陶岭

    在今福建永安县西南。《清一统志·龙岩州》:大陶岭“在宁洋县(治所在今漳平县北双洋)北七十余里,接永安县界。其水流归福州,上有大石洞,曰甘乳岩,可容千余人”。

  • 天乳山

    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北三十里。《寰宇记》卷31耀州富平县:“天乳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两峰相对,类于乳形。”

  • 赤水山

    即今浙江永嘉县西北白泉乡北大若岩。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永嘉县“破石山”条:赤水山“在府西北百三十里。时有赤水出岩下,一名石室山,上有石室容千人,道书以为第十二福地,亦曰大若岩”

  • 雷夏

    泽薮名。即雷泽。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尚书· 禹贡》: “雷夏既泽。” 孔传: “雷夏,泽名。” 《周礼·职方氏》 注: “雷夏在成阳。” 《史记·五帝本记》: “舜耕历山,渔雷泽。” 皆此。北魏时东

  • 宁海城

    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南十里老龙头。明天启二年(1622)设龙武营于此。后亦称南海口关。清初设守备于此,康熙二十三年(1684)改设把总驻守。即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南海。明天启二年(1622年)设

  •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在今广东广州市中山四路东段。明清为番禺学宫(孔庙)。该所创办于1924年7月,一、二届所址在广州市越秀南路惠州会馆(今越秀南路89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三至五届在东皋大道原1号(今东皋大道礼兴街6

  • 花果园店

    在今湖北十堰市西。清属郧县。有外委驻防。

  • 栅城

    即今山西文水县东北开栅镇。《方舆纪要》卷40文水县: 栅城 “后魏宣武时所筑,当文谷口,今名开山村”。

  • 商都镶黄联合旗

    1949年当地解放后将商都旗与察哈尔左翼镶黄旗合并,设立商都镶黄联合旗。驻哈印海尔巴庙 (今内蒙古镶黄旗驻地新宝力格镇北哈音海尔瓦苏木)。1956年改称商都镶黄旗。1960年改为镶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