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弇中

弇中

峡谷名。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南。《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 (前548),崔杼弑齐庄公,近臣闾丘婴、申鲜虞亡走,“驾而行,出弇中”,遂驰入鲁国。又哀公十四年 (前481),子我 “攻宫闱与大门,皆不胜,乃出。陈氏追之,失道于弇中”。即此。《方舆纪要》 卷35益都县: 弇中峪 “在县西南。《志》云,自临淄西南至莱芜,有长峪,界两山间,长三百里,中通淄河”。


古地区名。指今山东省淄河中、下游地区。春秋、战国属齐。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齐子我攻闱与大门不胜,乃出。陈氏追之,失道于弇中,即此。


猜你喜欢

  • 冲龙

    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东南二百里曲龙。“冲龙”藏语意为鹏沟。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载:“西番(藏)语:冲谓鹏。隆亦岭也。城旁岭像如鹏,故名。”

  • 打鲁克雨木撮池

    亦作达鲁克池、达罗克裕木磋。即今西藏仲巴县北塔若错。《清一统志·西藏》:打鲁克雨木撮池“在藏之者巴部落西北五百五十里,池广二百八十余里”。

  • 项县

    秦置,属陈郡。治所即今河南沈丘县。西汉属汝南郡。南朝宋为陈郡治。北魏徙治陈城 (今淮阳县)。隋开皇初改名宛丘县。古县名。(1)本春秋时项国,后地属楚。秦置县,治今河南省沈丘县。属陈郡。两汉属汝南郡。晋

  • 交趾刺史部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为十三部刺史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及越南中部、北部地区。东汉改为交州。西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区约原南越地即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北部、中部。无定治。一说治苍

  • 西江水

    ①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方舆纪要》卷109罗城县:西江水“出县西银村,南流入于庆远之龙江”。②在今甘肃礼县西。《方舆纪要》卷59礼县:西江水“在县西二十里”。

  • 闽海道

    1914年由东路道改置,属福建省。治闽侯县 (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约当今福建寿宁、周宁、屏南、古田、闽清以东,永泰、福清、平潭以北地区。1928年废。1914年6月由东路道改名,治闽侯县(今福建福州市

  • 清浪关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建,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北七十五里清溪镇。明清浪卫治此。

  • 万宁县

    ①五代南汉改万安县置,为万安州治。治所在今海南省万宁县北。南宋绍兴六年(1136)复改万安县。②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置,属涿州。治所即今北京市房山区城关镇。明昌二年(1191)改名奉先县。③19

  • 黄姚镇

    ①在今上海市宝山县西北盛桥镇北。南宋置盐场于此。明为黄姚港。②即今广西昭平县东北一百五十里黄姚镇。明嘉靖间开拓。素有 “小桂林” 之称。建有文明阁、魁星楼、步云亭、古戏台等亭台楼阁; 有宝珠观、兴宁庙

  • 乌活图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比契河口北岸。清属三姓副都统。清曹廷杰《西伯利东偏纪要》:“特林向东南溯流而上,约二百一十里混同江东岸前坎……,对岸为无底侯温下口,地名乌活图,有不剃发黑斤数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