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开县

开县

①明洪武六年(1373)降开州置,属夔州府。治所即今四川开县。《明史·张献忠传》:崇祯十四年(1641),“献忠乃悉众攻楚兵于土地岭,副将汪之凤战死,遂陷大昌,进屯开县”。民国初属四川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②1913年改开州置,属大名道。治所即今河南濮阳市。1914年改名濮阳县。

③1913年改开州置,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开阳县。1914年改名紫江县。


(1)旧县名。(1)1913年由开州改置,治今河南省濮阳市城关镇。因与四川、贵州两省开县重复,1914年改名濮阳县。(2)1913年由开州改置,治今贵州省开阳县城关镇。1914年更名紫江县。 (2)今县名。在重庆市东北部、东河与南河交汇处,西与四川省交界。辖28镇、27乡。面积3959平方千米。人口152万。三峡库区淹没46.4平方千米,迁移人口11.1万。县人民政府驻汉丰镇。新城迁旧县城之南,包括汉丰镇、丰乐镇及镇东镇,面积7平方千米,人口25万。县以流经县城之开江(今南河)得名。《郡县释名》:“邑有开江,源出新宁笄山,流经城南合清江,至巴阳驿注于汶江,县名以此。”秦为巴郡朐忍县地。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析置汉丰县,治今汉丰镇南。北周改名永宁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盛山县,义宁二年(618年)于县置万州。唐初改为开州,盛山县为州治。广德元年(763年)改盛山县名为开江县。元省县入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降州为县,始名开县,属夔州府。1913年属川东道,1914年属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东行署万县专区,1952年改属四川省万县专区。1968年专区改地区,隶属不变。1992年属万县市。1997年撤销万县市后,由万县移民开发区代管。2000年移民开发区撤销,直属重庆市。地处川东平行领谷北段与大巴山复合的低山丘陵区。主要河流有东河、南河、浦里河和彭溪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特产柑橘、茶叶、油桐、丝绸扇等,尤以柑橘有名。矿产有煤、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石膏、硅石、铁、铜等。工业有电力、煤炭、化肥、建材、造纸、印刷、食品等。东河可航木船。渝巫、万城公路纵横县境。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黄陵城、仙女洞、盛山森林公园、刘伯承故居等。


猜你喜欢

  • 离乡聚

    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后汉书· 刘玄传》: 王莽末,新市人王匡、王凤等义军 “共攻离乡聚,臧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

  • 北川铁路

    自今四川重庆市江北区白庙子至合川市东渠江东岸之三汇场。1927年动工兴建,1929年9月建成一段通车。1934年增建至大田坝,全长23里。为单轨运煤铁路。是四川第一条铁路。

  • 南阳县

    ①南朝宋置,属北阴平郡。治所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南泉镇和兴场。西魏废。②北魏改阳亭县置,为魏兴郡治。治所在今陕西山阳县西北。隋开皇初废入丰阳县。③北魏太和三年 (479) 置,属丹杨郡。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县

  • 新关

    ①在今湖南醴陵市东南二十余里,与江西萍乡市交界处。旧为吴楚出入要道。有新、老二关,新关即插岭关,老关在其东北,已荡为丘墟。②即安戎关。在今陕西陇县西四十里。《资治通鉴》: 五代汉乾佑元年 (948),

  • 丰乐河

    ①亦名三汊河。源出安徽六安市南椿树岗,东流经肥西县南,在三汊镇与杭埠河汇合后入巢湖。清嘉庆《合肥县志》卷4:三河“一源出六安州太行山,至双沟入县境……又东二十里为丰乐河,又东二十里会南北诸水,至三汊镇

  • 砖城

    三国魏筑,在今安徽界首市南三十八里。《寰宇记》 卷11沈丘县: 砖城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司马宣王使邓艾于此置屯,种稻以备东南,筑城围仓廪”。

  • 柴城镇

    金置,属汶上县。在今山东汶上县地。

  • 全州府

    明洪武元年(1368)改全州路置,属湖广布政使司。治所在清湘县(今广西全州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全州、灌阳二县地。九年(1376)降为全州。明洪武初升全州路置,治清湘县(今广西全州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壮

  • 忠诚县

    唐置,属甘棠羁縻州。治所在今越南黄连山省朗盖附近。后废。

  • 寿安寺

    在今湖北巴东县。《清一统志·宜昌府》:寿安寺“在巴东县治西。唐贞观间建。宋寇准为令日,尝游其地。题咏甚多。明隆庆间改为学,万历十五年复为寺”。唐贞观年间建。在今湖北省巴东县。北宋寇准曾游此。明隆庆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