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建宁县

建宁县

①三国吴置,属长沙郡。治所即今湖南株洲市。西晋泰始中移治今株洲县南淦田镇西南。隋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南云州。贞观元年(627) 废。

②南朝宋大明八年 (464) 改建宁郡置,属西阳郡。治所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南。南齐复改为郡。

③南朝宋置,属宋熙郡。治所在今广东高明市或鹤山市境。隋平陈,废入平兴县。

④北魏置,属城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境。西魏废。

⑤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南州。治所在今广西博白县东南五十里柯木。六年 (623) 属白州。天宝初属南昌郡,乾元初属白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废。

⑥北宋建隆二年 (961) 南唐置,属建州。治所即今福建建宁县。太平兴国五年 (980) 改属邵武军。元属邵武路。明、清属邵武府。民国初属福建北路道。1914年属建安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

⑦北宋乾德三年 (965) 升白臼征科巡院置,属江陵府。治所在今湖北石首市东七十里。熙宁六年(1073) 废。元祐元年 (1086) 复置。崇宁五年(1106) 又废。

⑧金正大三年 (1226) 升建宁堡置,属葭州。治所在今陕西府谷县西北七十里。蒙古至元六年(1269) 省入府谷县。

⑨元至元十一年 (1274) 改白崖千户置,属赵州。治所在今云南弥渡县北部红岩附近。至元二十五年 (1288) 废入州。


(1)古县名。(1)三国吴置,治今湖南省株洲市。西晋移治今湖南省株洲县南淦田镇古城矾。隋开皇九年(589年)并入湘潭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元年(627年)又并入攸县。三国吴至南朝陈属长沙郡,唐属南云州。(2)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置,治今广东省高要市东南境。属宋隆郡,孝建时改属宋熙郡。齐建元时又改属宋隆郡。隋开皇时废。(3)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降建宁郡置,治今湖北省麻城市西南。属西阳郡。隋省。(4)唐武德四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西。属白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5)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置,治今湖北省石首市东。属江陵府。熙宁中废,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崇宁五年(1106年)废。(6)金末升建宁堡置,治今陕西省府谷县西北。属葭州。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废。(7)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治今云南省弥渡县西北红岩街。属赵州。二十五年废。(2)旧县名。太行抗日根据地设。1943年7月由山西省高平、陵川、长子、长治四县析置。同年10月撤销,仍归各县。(3)今县名。在福建省西北部、富屯溪又流金溪上游,邻接江西省。属三明市。面积 1705 平方千米。人口14.4万。辖4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濉城镇。东晋置绥城县,属建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省。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邵武县地复置绥城县,属建州。贞观三年(629年)省入邵武县。乾元二年(759年)以故绥城县地置黄连镇。乾符五年(878年)为义宁军。后废军,改为永宁镇。南唐改立为永安场。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南唐升为建宁县,取建州安宁之意命名,属建州。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划入永安场,改属邵武军。元属邵武路。明、清属邵武府。1913年属北路道(1914年改建安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1931—1934年曾为中央苏区辖县。1949年属第二专区,1950年属南平专区,1970年改属三明专区(1971年改称三明地区)。1983年属三明市。地处武夷山中段,宁溪流贯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富木材、竹等资源,森林覆盖率66%。农产有稻、甘薯、大豆等。特产“建莲”、“明笋”。矿产有白云母、长石、瓷土、沙金。工业有森工、食品、机械、造纸、化学、电力等。甘家隘为下甘公路终点。纪念地有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和指挥部旧址。濉阳镇曾为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闽赣省委和省苏维埃驻地,辟有纪念馆和陈列馆。县境内的万安桥、邱家隘、将军殿、驻马寨、西山等地为红军反“围剿”战场。


猜你喜欢

  • 高唐

    春秋、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四十里。《左传》: 襄公十九年 (前554),齐庄公即位,夙沙卫 “奔高唐以叛”。又昭公十年 (前532),齐陈桓子与鲍氏共灭栾氏、高氏,齐景公 “与桓子莒之旁邑,

  • 黄连洞

    本名连城洞,在今福建宁化县东。《舆地纪胜》 卷132汀州 《景物下》: 黄连洞 “在宁化县,县旧以此名”。《资治通鉴》: 唐乾元元年 (894),“黄连洞蛮二万围汀州,福建观察使王潮遣其将李承勋将万人

  • 纳州

    唐仪凤二年(677)置,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境地。先天二年(713)改为羁縻州,属泸州都督府。天宝元年(742)改为都宁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纳州。北宋后废。唐羁縻州。

  • 峄水

    即今甘肃东南部藉河。源出甘谷县西南,东流经天水市入渭河。唐杜佑 《通典》 卷174: 藉水“一名洋水,今名峄水”。

  • 北解县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改解县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三十里城东、城西二村之间。北周废。古县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今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西。属河东郡。北周废。

  • 昆 (崑) 山州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昆山县置,属平江路。治所即今江苏昆山市。延祐元年 (1314)迁治今江苏太仓市。至正十七年 (1375) 复还旧治。明洪武二年 (1369) 复降为昆山县。

  • 宁头城

    即曼头城。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445),“魏高凉王那军至宁头城, 吐谷浑王慕利延拥其部落西渡流沙”。胡注:“严:宁改曼。宁头城当在白兰东北。”南北朝时置,确地未详,疑

  • 晟舍市

    即今浙江湖州市东三十里晟舍乡。清同治《湖州府志》 卷25: “相传唐李晟领兵舍于此。” 故名。

  • 井监

    即淯井监。在今四川长宁县南双河镇。《宋史·蛮夷传》:大中祥符初,“先有蛮罗忽余,防援井监”。

  • 和州

    ①北齐天保六年 (555) 置,治所在历阳县(即今安徽和县)。《舆地纪胜》 卷48引 《元和志》:“北齐以两国协和,故谓之和州。” 辖境相当今安徽和县、含山等县地。隋大业初改为历阳郡。唐武德三年(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