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广昌县

广昌县

①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河北涞源县北七里。东汉属中山国。晋仍属代郡。后废。北周大象二年(580)复置广昌县,属灵丘郡,移治今涞源县。隋仁寿初改为飞狐县。大业初属上谷郡。唐属蔚州。明洪武初复名广昌县。清属易州。1914年改名涞源县。

②三国吴分鄱阳县置,属鄱阳郡。治所在今江西波阳县北石门街镇。西晋武帝更名广晋县。南宋绍兴八年(1138)复置,属建昌军。治所即今江西广昌县。元属建昌路。明属建昌府。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1927年直属江西省。

③南齐置,为广昌郡治。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一说在市北三十四里太平镇)。隋仁寿元年(601)改为枣阳县。

④南宋绍兴八年(1138)析南丰县置,属建昌军。治所即今江西广昌县。元属建昌路。明、清属建昌府。民国初属豫章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


(1)古县名。(1)三国吴析鄱阳县置,治今江西省鄱阳县北石门街镇。属鄱阳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广晋县。(2)南朝齐置,治今湖北省枣阳市。为广昌郡治。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名枣阳县。(2)古旧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涞源县北,属代郡。东汉属中山国。西晋还属代郡。北魏省为镇。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复置,移治今涞源县。属灵丘郡。隋仁寿元年改为飞狐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名广昌县。属蔚州。清初改属大同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属易州。1914年因与江西省广昌县重名,改名涞源县。(3)今县名。在江西省东部,东邻福建省。属抚州市。面积 1612 平方千米。人口22.9万。辖5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旴江镇。隋、唐南丰县地。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析天授、南丰、兴城三乡置广昌县,治揭坊耆(今县城北)。以道通闽广,隶建昌军得名。《寰宇通志》:广昌县“以道通二广,而属建昌,故名”。元隶建昌路。明隶建昌府。清咸丰四年(1854年)县治遭水毁,迁今址。1912年属江西省,1914年属豫章道,1927年复属江西省。1949年属瑞金专区,1950年属宁都专区,1952年属抚州专区,1954年属赣南行政区。1964年属赣州专区,1970年属赣州地区。1983年属抚州地区,2000年属抚州市。地处武夷山西麓。旴江(抚河)源于境南血木岭,向北纵贯县境中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豆类、油菜籽、花生、芝麻、棉花等,为国家出口晒烟、出口白莲生产基地县,特产通心白莲、“黑老虎”晒烟和中药材泽泻。森林资源丰富。有瓷土、萤石、硅藻土、银、钨等矿。工业有采矿、机械、林产化工、陶瓷、制革、造纸、纺织器材、粮油加工、食品等。有206国道、船广、新宁等公路。纪念地有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第三次会议旧址、邱家祠毛泽东旧居。名胜古迹有龙凤岩。


猜你喜欢

  • 承天军

    唐乾元初置,治所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娘子关。五代汉废。北宋建隆元年 (960) 复置,后废为承天寨。唐乾元初置,治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苇泽关。为山西太原和河北平原间交通要冲。《资治通鉴》:唐长庆元年(82

  • 泾江

    又名禁江。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北九十里长江北岸。《明史·太祖本纪》: 太祖二十三年 (1363),陈友谅围南昌,太祖帅舟师赴救,“次湖口,先伏兵泾江口及南湖嘴,遏友谅归路……友谅食尽,趋南湖嘴,为南湖军所

  • 中和山

    在今云南马龙县西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4马龙州:中和山“在州西南四十五里。其山发自宜良,蜿蜒起伏, 至此结为二峰,前后突兀,左右有层峦环列, 曲涧回绕,又有仙人洞、五龙潭诸胜。上有平田可十顷,

  • 峡阳

    即今福建南平市西北峡阳镇。清时南平县丞驻此。民国时设县佐。即今福建省南平市西北峡阳镇。清福建南平县丞驻此。

  • 上仓店镇

    清置,属蓟州。即今天津市蓟县南三十里上仓镇。

  • 绕 (遶) 村沟

    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通州镇西。《方舆纪要》 卷121定番州: 遶村沟 “在 (通州) 里寨西”。

  • 三坑

    即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北二十八里三坑乡。明置巡司于此。

  • 定边驿

    明置,属楚雄府定边县。在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城内。

  • 独山江

    在今贵州独山县南。《清史稿·地理志》独山州: “独山江,即都江上源。”

  • 直河乡

    即今湖北英山县。《明史·地理志》 六安州英山县: “县治本直河乡。崇祯十二年徙于西北之章山,十六年又迁于此境之添楼乡。” 清顺治初还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