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鲁县
清雍正三年(1725)改平虏卫置,属朔平府。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北平鲁城镇。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属山西省。1958年撤销,1961年复置平鲁县并移治井坪镇(今朔州市平鲁区)。1988年撤销平鲁县,改为朔州市平鲁区。
古旧县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平虏卫置,治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城,后移治井坪。属朔平府。1988年撤销,并入朔州市,改设平鲁区。
清雍正三年(1725)改平虏卫置,属朔平府。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北平鲁城镇。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属山西省。1958年撤销,1961年复置平鲁县并移治井坪镇(今朔州市平鲁区)。1988年撤销平鲁县,改为朔州市平鲁区。
古旧县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平虏卫置,治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城,后移治井坪。属朔平府。1988年撤销,并入朔州市,改设平鲁区。
即今河北沙河市西六十里册井乡。清乾隆《沙河县志》建置志:市集有册井。
即扶其县。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
即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十四道沟镇。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7:临江县至长白县之途程有十四道沟。
即蓝无里国。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角亚齐河下游哥打拉夜一带。《明史·外国传七》: “南巫里,在西南海中。永乐三年遣使赍玺书、綵币抚谕其国。六年,郑和复往使。九年,其王遣使贡方物,与急兰丹、加异勒
北宋置,属文安县。在今河北霸州市东五十里。
即今河南永城市西南四十六里裴桥乡。清光绪 《永城县志》 卷15 《灾异志》: 咸丰三年 (1853)正月,“刘白鸭率百余人作乱于裴桥”。在今河南省永城市西南。清咸丰二年(1852年)亳州捻军首领刘白鸭
①东晋义熙中土断置,属徐州。治所在角城县 (北齐改文城县,北周改临清县,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古淮水与泗水交会处)。隋开皇初废。②西魏置,为辅州治。治所在今河南桐柏县境。北周废。③隋大业三年 (607)
唐贞元元年 (785) 升梅溪场置,属福州。治所即今福建闽清县。五代梁乾化元年 (911) 改名闽清县。旧县名。唐贞元元年(785年)升梅溪场置,治今福建省闽清县。属福州。五代梁乾化元年(911年)改
北魏置,属武阶郡。治所在今甘肃文县东北五十里临江乡。西魏改为盘堤县。古县名。北魏时置,治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属武阶郡。西魏时改盘隄县,移治葭芦城(今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东南)。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宝庆府置,属湖南行省。治所在邵阳县 (今湖南邵阳市)。辖境相当今湖南邵阳市及新化、新邵、邵东等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宝庆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