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舆县

平舆县

①秦置,属陈郡。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县北四十里。西汉为汝南郡治。三国魏属汝南郡。北魏皇兴中徙治今平舆县西南。北齐废。隋大业三年(607)复置,属汝南郡。唐贞观元年(627)废。天授二年(691)复置, 属豫州。移治今平舆县。宝应元年(762)属蔡州。蒙古至元七年(1270)废入汝阳县。

②亦作平豫县。南朝梁置,为汝南、太原郡治。治所在今安徽阜南县境。北魏以后废。


在河南省东南部。属驻马店市。面积 1282 平方千米。人口93.9万。辖6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古槐镇。战国时为楚平舆邑。《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取陈以南至平舆”,即此。秦置平舆县,治今平舆县城北古城,属汝南郡。东汉、魏、晋、南北朝因之。北齐废。隋大业二年(606年)复置,属汝南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废,天授二年(691年)又置平舆县,治今平舆县城,属蔡州。宋因之。元至正元年(1341年)废入汝阳县。1951年复置平舆县,属信阳专区。1965年属驻马店专区,1969年属驻马店地区,2000年属驻马店市。地处淮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洪河流经北部和东部,汝河流经西南边缘。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芝麻。有机械、酿酒、粮油加工等厂。驻新、平临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普照寺塔、瑞安王墓、安城故城、沈国古城遗址、焚身台、台子寺遗址、西塔寺遗址等。


猜你喜欢

  • 浏阳县

    亦作刘阳。东汉建安中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浏阳市东北七十五里官渡。以浏阳水为名。隋省入长沙县。唐景龙二年 (708) 复置,属潭州。治所即今浏阳市。元元贞元年 (1295) 升为浏阳州。明洪武二年

  • 施秉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施秉前江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九十里胜秉村。永乐十二年 (1414) 改属镇远州。正统九年 (1444) 改设施秉县。

  • 东海滘水

    即今广东陆丰县西之螺河。《方舆纪要》卷103海丰县“冲口水”条下:东海滘水“在县东北八十里。《志》云:源出吉康罗溪,南流百里,分为二派,东流出县东南迎仙桥,西流至沙塘渡,与众水合,入于海”。

  • 静州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龙平县 (今广西昭平县)。隋大业三年 (607) 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辖境相当今广西昭平县地。贞观八年 (634) 改为富州。②唐武德元年 (618) 置,治所清化县

  • 灯架山

    在今广西崇左县北四里。《方舆纪要》卷110崇善县:灯架山“高耸尖秀,望之巍然”。

  • 浔州

    唐武德七年 (624) 置,治所在大宾县 (今广西桂平县东北四十里)。《元和志》 卷38浔州: “取北浔江为名。” 寻废。贞观七年 (633) 复置,治所在桂平县 (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十三年 (6

  • 凤林镇

    ①北宋置,属襄阳县。在今湖北襄樊市南。②在今浙江淳安县(排岭镇)西南五十里千岛湖中溪口岛附近。《方舆纪要》卷90遂安县:凤林镇在“县东南四十里,罟网溪经此,亦曰凤林溪。宋建炎初置巡司,绍兴初废。明初复

  • 木波镇

    五代时升木波堡置,属宁州。在今甘肃环县东南四十五里木钵乡。宋属环州通远县。元废。

  • 麻栗坡对汛督办区

    清光绪二十二年 (1896) 置麻栗坡副督办,属临安开广道。1914年改为麻栗坡对汛督办,后直属云南省。治所在新草房街 (即今云南麻栗坡县)。民国 《云南麻栗坡对汛特别区地志资料细表册》: “麻栗坡,

  • 四如

    即乌思藏四如。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全境建置名。吐蕃在境内原十余小邦故地统一设置了军政区域称为如(意为翼、部),共四个,约当今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