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城县

平城县

①秦置,属雁门郡。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八里古城村。东汉末移治今山西代县东北七里下平城村,属新兴郡。西晋属雁门郡。十六国时还治今大同市东北古城村。北魏道武帝在此建都,延和元年(432)改为万年县,太和十七年(493)改为平城县,为代郡治。孝昌二年(526)废。

②东魏天平二年(535)置,属代郡。寄治肆州秀容郡城(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北齐废。

③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辽州。治所在今山西和顺县西八十里仪城村。大业初属太原郡。唐属辽州。北宋熙宁七年(1074)废。元祐元年(1086)复置。金贞元二年(1154)废。


古县名。(1)秦置,治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史记·高祖本纪》:汉高祖七年(前200年),韩王信与匈奴谋反,高祖自往击之,“遂至平城。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反罢去”,即此。秦、汉属雁门郡,西汉又为郡东部都尉治。东汉末移治今代县东北,属新兴郡。西晋建兴元年(313年),“拓跋猗卢城盛乐以为北都,治故平城为南都”(《资治通鉴》)。北魏天兴元年(398年),自盛乐迁都于此,又为司州、代郡治。延和元年(432年)至太和十七年(493年)曾改名万年县。太和十九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为恒州及代郡治。孝昌二年(526年),被六镇军攻破,州、郡、县并废。(2)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山西省和顺县西北仪城。属辽州,大业初属太原郡。唐属辽州。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并入辽山县。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金贞元二年(1154年)并入辽山县为镇。


猜你喜欢

  • 比干山

    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元和志》卷13西河县:“比干山在县北一百一十里。”《方舆纪要》卷42汾阳县:“比干山在府西北九十里。相传纣使比干筑城于此。”故名。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汾阳市西北九十里。相传殷纣王使

  • 开丰铁路

    自奉天(今辽宁)开原老城西南石家台,东至西丰。长63.7公里。1925年动工修筑,1927年建成。1945年被拆除。

  • 雩娄县

    西汉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三国魏属边城郡。东晋时废。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 (448) 复置,属弋阳郡,南齐属安丰郡。南齐末废。古县名。本楚雩娄邑,西汉置县。治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属庐江郡

  • 朱冈墟

    即今广东连州市西北一百里朱冈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 惠怀县

    ①东晋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仙桃市南。西魏废。②南朝梁置,属武建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境。北周废。③南朝梁改旌阳县置,属武宁郡。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北。西魏改为武山县。④南齐置,属新野郡。治所在今河

  • 归仁里

    在今云南马关县东南三十六里都龙镇。清兵自马白关出兵抗法,收复我国失地,光绪十五年(1889)置,属安平厅。

  • 英额埠镇

    即今吉林通化县西北英额布镇。《清史稿·地理志》: 通化县旧设马拨 “西哈马河、快当帽子、英额布、欢喜岭、半截拉子,入兴京”。

  • 金斗

    (1)集镇名。在吉林省通化县中部。金斗朝鲜族满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320。原名金斗伙洛,满语意为“敞亮的山沟”,简称今名。产玉米、稻及人参。有人参加工、橡胶、榨油等厂。201国道经此。(2)村名

  • 嘉岭山

    即今陕西延安城东南宝塔山。《方舆纪要》卷57延安府: 嘉岭山 “在府城东南。形势高峻”。后因山上建有宝塔,故习惯上称宝塔山。

  • 文殊寨

    即今福建仙游县西文殊。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移白岭寨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