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乐镇

平乐镇

①北宋置,属火井县。即今四川邛崃市西南平落镇。

②即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明史·地理志》洛容县:“东有平乐镇巡检司,治石榴江,后迁县东北中渡。”《清一统志·柳州府》:平乐镇巡司“在洛容县东北七十里。地名中渡,即明初故县也。洪武六年置巡司,在县东十里石溜江,万历十四年迁于此。本朝因之”。


(1)古镇名。明万历三年(1575年)于洛容旧县址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北。(2)今镇名。(1)在河南省孟津县东南部。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平乐,人口 6000。原名张林庄。明代郭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取“平安祥和、安居乐业”之意,更名平乐;一说以汉代平乐观遗址得名。1958年建平乐公社,1983年改乡,1993年置镇。产小麦、玉米、谷子、甘薯等。有机械、钢窗、电磁线、色织等厂。焦柳铁路和洛常公路经此。郭氏祖传正骨医术闻名国内,现设有正骨医院。(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中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42平方千米。人口6.3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华路,人口3.3万。北宋以后历为州、府、县治。镇以县名。1951年为平乐县十区,1956年改设平乐镇。1995年附城乡并入。地处喀斯特河谷地带。产稻、甘蔗、苎麻、柑橙、“沙田柚”等。有化工、农药、水泥、染织、制药、玻璃、制鞋、机械、卷烟、木器、罐头、农机、发电、面粉等厂。为县工商交通中心。公路通荔浦、恭城、钟山等地,水路通阳朔、昭平等地。(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东北部。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 4.1 万。镇人民政府驻平乐街,人口 1300。以始居人原籍平乐县得名。1951年为陆川县三区,1958年称平乐公社。1962年改区,1966年复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置镇。产稻、薯类、烟叶、荔枝、龙眼、柑橙、茶油、香茅等。有石灰、红砖、铁锅、玻璃罐头瓶、冶炼、竹芒编织等厂。有农贸集市。公路通马坡。


猜你喜欢

  • 和县猿人遗址

    又称龙潭洞遗址。在今安徽和县西北陶店乡南汪家山北坡龙潭洞。1980年发掘,发现一具完好的猿人头盖骨和部分下颌骨、牙齿等,在同一层位中,还发现猿人遗留的工具、骨器、角器、牙器等,以及大批动物化石。地质年

  • 车坊漾

    又名镬底潭。在今江苏吴县东南车坊镇西。《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长洲县“陈湖”条引《防险说》:“陈湖旷野之区,湖西八里有镬底潭,可以控扼,亦谓之车坊漾。”明王鏊《姑苏志》卷10:车坊漾“漾比诸湖为深,故

  • 边渡口镇

    即今河北高阳县东南三十里边渡口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高阳县图:东南有西边渡口。

  • 新洋江

    亦名新阳江。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六里。《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昆山县: 新洋江 “自城东四里运河分流,南接娄江”。南宋隆兴三年 (1165)开新洋江后,屡经修浚。其水南承吴淞江,北通娄江。每当松江中断

  • 屯田

    即今山东寿光市东南屯田。1948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寿南县治此。村名。在山东省寿光市西部。属洛城镇。人口3830。相传元末立村,时名富旺庄,位今址西南。明初因弥水决口淹没村庄,北迁今址重立村庄,屯田垦殖

  • 婺川县

    元改务川县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明属思南府。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59年复改务川县。1986年改设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古旧县名。元改务川县置,治

  • 新绛

    即新田。在今山西侯马市西晋国遗址。晋旧都曰绛,迁于新田,称为新绛。

  • 那地州

    明洪武元年(1368)改地州置,属庆远府。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南吾隘乡那地村。民国初属广西田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1931年废入南丹县。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置那、地二州,属宜州羁縻。明洪武

  • 万盛场

    即今四川重庆南桐矿区治所。民国《南川县志》卷2:万盛场“左有荣懿镇。又名石鹅乡,正南八十里”。盛产煤。

  • 老君犁沟

    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北峰之北,为华山中一峭壁,壁立千仞,上下如削。清光绪《华岳志》卷1引范守已记称:“峡上五里许有山如砺,中有沟如犁辟然,凿石挽索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