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庆班石
即布庆土司。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东南通天河南岸。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卷下:“班右,据《西宁府志》当作班石为是。胡文忠《一统舆图》作班诗,今又称节综, 附属扎武。”
即布庆土司。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东南通天河南岸。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卷下:“班右,据《西宁府志》当作班石为是。胡文忠《一统舆图》作班诗,今又称节综, 附属扎武。”
1914年改安平县置,属贵州贵西道。治所即今贵州平坝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郭子章《郡县释名》贵州卷载:明置平坝卫,“城东南有上坝,西南有下坝,二坝既平,故云平坝。古称平原、平城亦此义也。《旧志》云
①春秋秦邑。在今陕西澄城县南。《左传》:文公四年(前623),“晋侯伐秦,围邧、新城”。②即阮国。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南。古邑名。又作刓。春秋秦邑,在今陕西省澄城县东南。《史记·十二诸侯表》:秦穆公三十七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南。《方舆胜览》卷28寿昌军:瓜圻“在(武昌)县西南十里。何颍诗序有云:吴王种瓜于此地”。
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三十里。《隋书·地理志》: 绵竹县有鹿堂山。《寰宇记》 卷73绵竹县:“鹿堂山,《李膺益州记》 云: 岸有隙出神泉。若诣者精志,则泉流奔涌,其信道者不笃,便清源顿竭也。”
①南朝梁天监中分晋安郡置,属扬州。治所在晋安县 (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辖境相当今福建晋江、九龙江、木兰溪三流域及厦门、同安、金门等市县地。陈天嘉五年 (564) 改名南安郡。梁、陈时为对南海交通的
金兴定四年 (1220) 升乐平县置,治所即今山西昔阳县。蒙古至元二年 (1265) 废。金兴定四年(1220年)升乐平县置,治今山西省昔阳县。辖境相当今昔阳县地。元初复改为乐平县。
西晋沿袭东汉以来旧制,分境内为十七州。太康元年(280)平吴后,共有司、冀、兖、豫、荆、徐、扬、青、幽、平、并、雍、凉、秦、梁、益、宁、交、广十九州。晋初沿袭魏制,有司、冀、兖、豫、荆、徐、扬、青、幽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长江北岸白帝城。《水经·江水注》:“(巴东郡治)白帝山城周回二百八十步,北缘马岭,接赤岬山。其间平处,南北相去八十五丈,东西七十丈。又东傍东瀼溪,即以为隍。西南临大江,闚之眩目,惟
唐天宝元年(742)改平琴州置,治所在安仁县(今广西玉林市西北党州西)。辖境相当今广西玉林市西北部地。乾元元年(758)复改为平琴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平琴州置,治安仁县(今广西玉林市西北党州西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属广东都司。治所在今广东台山市南广海镇。清康熙二十三年(1674)置营, 属阳江镇。设游击防守。乾隆元年(1736)设巡检,嘉庆二十二年(1817)改置主簿。明洪武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