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咸城
在今山西夏县南。《方舆纪要》卷41夏县:巫咸城在“县南五里。相传殷巫咸隐此,亦曰巫咸顶,一名瑶台顶。下有谷,亦曰巫咸谷”。
在今山西省夏县南。相传殷巫咸隐于此。
在今山西夏县南。《方舆纪要》卷41夏县:巫咸城在“县南五里。相传殷巫咸隐此,亦曰巫咸顶,一名瑶台顶。下有谷,亦曰巫咸谷”。
在今山西省夏县南。相传殷巫咸隐于此。
①在今湖南长沙县东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80善化县:关山“叠峰峭拔,有如城壁,中间道路仅通一车,谓之龙回关”。唐末置龙回关于此。②在今湖南津市市西侧澧水南岸。《新唐书·地理志》:澧阳县“有关山”。
清代彝族寨。在今四川普格县。清嘉庆《四川通志》 卷28西昌县: 普格寨 “东南阿都土司界,为凉山诸夷巢适中之地”。清设经历。民国初设县佐。1945年置普格设治局。
1914年改安肃县置,属直隶保定道。治所即今河北徐水县。1928年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中部。属保定市。面积723平方千米。人口55.7万。辖7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安肃镇。西汉置北新成县,治今县西,属
清置,属平湖县。即今浙江平湖市东北三十里新埭镇。在浙江省平湖市北部,北邻上海市。面积27.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埭,人口3940。传明初有小市,名埭上。嘉靖年间毁于倭患,后建新市,名
即今山东平阴县南孔村镇。清嘉庆《平阴县志》卷3:孔村铺“在城南三十里”。
在今云南永平县东一百里。《明一统志》卷87金齿军民使司: 罗武山 “山半有泉,胜备江发源于此”。
在今山东平阴县东北。《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晋侯伐齐,“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杜注:“平阴城在济北卢县东北,其城南有防,防有门,于门外作堑横行,广一里。”《水经·济水注》:“平阴
又名转经堂。在今四川金川县南安宁乡。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57懋功厅: 转经堂 “在崇化屯广法寺左。旧为金川寺土妇诵经之所”。魏源 《圣武记》卷7: “勒乌围其官寨,碉坚墙厚,西临大河,迤南有转经楼
在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西。《明史·地理志》 恭城县:“西南有西水江。”《清一统志·平乐府一》:西水江“在恭城县西。源出县西北黄山,南流至平乐界入乐川”。
又名沟崖。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十八里。德胜口村居沟口,是进入沟沟崖必经之地。有上崖、中崖、下崖之分。明、清时建有瑞峰庵、斗姥宫、娘娘庙、玉虚观等大小庙宇七十二座,今多已不存。相传这里原有飞瀑垂帘、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