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封国。姜姓。建都淳于。在今山东安丘市东北三十里。《春秋·桓公五年》:“冬,州公如曹。”《左传》作“淳于公如曹”。杜注:“淳于,州国所都。”春秋初为杞所灭,遂为杞都。

②春秋国名。姬姓。在今湖北洪湖市东北。《左传》:桓公十一年(前701),“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后灭于楚,为楚邑。《史记·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纳州于秦以平。”

③春秋周邑。即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左传》:隐公十一年(前649),周王“与郑人苏忿生之田”,其中有“”。后属晋,置县。《左传·昭公三年》:“初,州县,栾豹之邑也。”


(1)春秋国名。(1)姜姓,建都淳于,在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北杞城。亦称淳于。《春秋》桓公五年(前707年):“州公如曹。”《左传》作“淳于公如曹”。春秋初年为杞所灭,淳于遂为杞都。(2)偃姓,在今湖北省洪湖市东北。《左传》桓公十一年(前701年):“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后灭于楚。(2)古邑名。周畿内邑。即今河南省温县东北武德镇。《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年):周与郑人苏忿生之田十二,州居其一。后属晋,为栾豹邑。栾氏亡,昭公三年(前539年),晋侯以州赐郑公孙段。七年,郑子产复“归州田于韩宣子”。西汉置州县。


猜你喜欢

  • 塔山左卫

    又作塔山前卫。明正统十 一年 (1446)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不详。辖今吉林松原市、农安县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地。后废。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境约今吉林省松原、前郭、农安

  • 九龙洞

    在今贵州铜仁市东四十里锦江南岸六龙山半。洞口西向,高30— 50米,最高处95米, 已探明长度1400米。洞分上、下二层, 由七个大厅、一个天厅和暗河组成。其中一巨型石笋如九龙盘绕。九龙洞之名盖出于此

  • 直城门

    汉长安城 (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西面的中门。《三辅黄图》 卷1: “长安城西出第二门曰直城门。《汉宫殿疏》 曰: ‘西出南头第二门也。’ 亦曰故龙楼门,门上有铜龙。本名直门,王莽更曰直道门端路亭。”

  • 转斗湾市

    即今湖北钟祥市西北转斗镇。民国 《湖北通志》 卷33 《乡镇》: “转斗湾,在 (钟祥县) 城北七十五里。”

  • 蓑衣渡

    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十五里湘江边。清王定安 《湘军记》 卷1: 咸丰二年 (1852),江忠源进攻太平军,“急渡蓑衣渡……鏖战两昼夜……南王冯云山中炮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东北、湘江边。清咸丰二

  • 他鲁河

    即今吉林西北部嫩江支流洮儿河。南北朝以来称太沵河、它漏河。《辽史·地理志》 作他鲁河,又作挞鲁河。辽圣宗改名长春河。

  • 北沙河

    ①在今辽宁兴城市西。《方舆纪要》卷37宁远卫:白沙河“出卫西二十里之小隐山……东流入海”。②在今山东滕州市北十五里。俗讹为白沙河。《方舆纪要》卷32滕县:北沙河“源出龙山,西南流,合于漷水。《邑志》云

  • 兰溪县

    ①唐武德四年(621)改浠水县置,属蕲州。治所即今湖北浠水县。天宝元年(742)改名蕲水县。②唐咸亨五年(674)分金华县置,属婺州。治所在今浙江兰溪市。以兰溪为名。元属婺州路,元贞元年(1295)改

  • 古涌县

    元初置,属腾冲府。治所在今云南腾冲县西北七十九里古永。至元二十五年(1288)废入腾冲府。

  • 陶水

    ①即今山西长治县南淘清河。《水经·浊漳水注》: “陶水南出陶乡,北流径长子城东,西转径其城北,东注于漳水。” 《魏书·地形志》 上党郡长子县: “有泉北流至陶乡,名陶水,合羊头山水,北流入浊漳。”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