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岳阳楼

岳阳楼

唐建,即今湖南岳阳市城西门楼。正对洞庭湖,遥望君山,风景颇胜。宋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 “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宽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除守此州,每与才士登楼赋诗,自尔名著。” 杜甫 《登岳阳楼》 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北宋庆历四年 (1044) 重建,范仲淹撰 《岳阳楼记》。《方舆胜览》 卷29岳州: 岳阳楼 “滕宗谅 (子京) 作而新之,范希文 (仲淹) 为之记,苏子美 (舜钦) 书其丹,邵疎篆其首,时称四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墙上。是著名的江南三大楼阁之一,历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相传始为三国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修楼,正式定名为岳阳楼。杜甫有《登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守巴陵郡时重修,并请范仲淹撰《岳阳楼记》,至是名声益大。后几经兴废,清光绪六年(1880年)再建。主楼平面呈长方形,宽17.24米,深14.54米,三层通高19.72米,重檐盔顶,纯木结构,四面环以明廊,腰檐设有平座,建筑精湛,气势雄伟。主楼右有“三醉亭”,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左为“仙梅亭”,据传明崇祯年间维修中挖出一石板,上有似枯梅的花纹,时人视为仙迹,故名。今枯梅仿雕石板仍嵌立在亭中。楼内有清乾隆年间书法家张照写的《岳阳楼记》木雕屏。建国后,几经维修,连同附近地区辟为公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主要组成部分。

岳 阳 楼


猜你喜欢

  • 马蕃巷

    又名马粪巷。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北。《梁书·王志传》:“志家世居建康禁中里马蕃巷,父僧虔以来,门风多宽恕,志尤惇厚。……时人号马蕃诸王为长者。”

  • 捏工川

    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南。一说在贵德县南。《明史·西域传·西番诸卫》: 万历十六年 (1588),“火落赤移驻捏工川,逼近西宁,日蚕食番族”。

  • 乾清宫

    在今北京故宫乾清门内。明永乐十八年(1420) 建,为宫中内廷正殿之一,曾多次焚于火。清重建。为明代及清初皇帝居住并处理政务之处。雍正后移居养心殿,但仍于此处理政务。清 《日下旧闻考》 卷13: “乾

  • 巫山十二峰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官渡河注入长江处。《方舆胜览》卷57夔州:十二峰“在巫山。曰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昇、起云、飞凤、望龙、圣泉”。分布于江南北,各有六峰。宋苏辙《巫山赋》:“峰连属

  • 保信军

    五代方镇。后周置。治所在庐州 (今安徽合肥市)。北宋初废。五代方镇之一。后周置,治庐州(今安徽合肥市)。北宋初废。

  • 鼓楼

    在今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在元鼓楼旧址重建。通高46.7米,下为高约4米的城台,台前后各有三座券门,左右各一座。楼为二层,面阔五间,重檐重楼黄瓦歇山顶,是明、清两代向

  • 合口市

    集镇名。即今湖南澧县西合口。《清一统志·澧州》 “津市”条:“合口市,在州西四十里。”

  • 唐福县

    唐置,属陵州。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北四十五里。后废。

  • 寅塘里

    一曰羊塘里。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邓川镇东一里。民国初有县丞驻此。

  • 桃溪渡

    即今安徽舒城县东北三十里桃溪镇。清光绪 《舒城县志》 卷5: 桃溪渡在 “县北三十里,当官道。康熙中,邑人孔、盛二氏捐设义渡,架浮桥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