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岱山县

岱山县

北齐置,属东平郡。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七十里。俗曰安固。隋开皇三年 (583) 改奉高县。六年 (586) 复改岱山县。大业初废入博城县。


(1)古县名。北齐置,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为东平郡治。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六年复置,为泰州治。大业初废。(2)今县名。在浙江省北部沿海舟山群岛中部,钱塘江入海处。由276个岛屿、4个列岛、256个礁组成。属舟山市。面积 5242 平方千米,其中海域 4936.2 平方千米,陆域面积264.2平方千米,潮间带滩涂41.6平方千米。人口19.9万。辖7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高亭镇。以县驻地岱山岛得名。明曾置岱山巡检司,属定海县,后废。清末为岱山镇,属定海直隶厅。民国属定海县,1949年始置翁洲县,1950年并入定海县。1953年析定海县置岱山县,驻东沙角镇,隶舟山专区。1954年迁高亭镇。1958年撤岱山县并入舟山县。1962年复置岱山县,并增设大衢县,1964年撤大衢县并入岱山县。1987年属舟山市。境内岛礁林立,岛上丘陵起伏,有狭窄海积平原,河流短小且多独流入海。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渔业发达,主捕鲳鱼、带鱼、鳓鱼、墨鱼、梭子蟹、海蜇等。为省最大产盐县,以食用盐为主。农作物以稻、甘薯为主。诸岛盛产中药材红脚金头蜈蚣。工业有水产加工、渔农机械、船舶修造、轻纺、玩具等。名胜古迹有白峰积雪、鹿栏晴沙、燕窝石笋、大舜庙后墩遗址、超果寺、东岳宫、崇福庙等。


猜你喜欢

  • 合渎渠

    又名官河、漕河。隋大业元年(605)在邗沟的基础上重加开凿。故道自今江苏扬州市南引江水北过高邮市、宝应县,至淮安市北入淮河。大致循今里下河一线。元、明以来为我国南北大运河的中段。隋大业元年(605年)

  • 张溪镇

    即今安徽东至县北张溪镇。清《乾隆内府舆图》:建德县北有张溪镇。在安徽省东至县中部、黄湓河东岸。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张溪,人口 1513。因黄湓河又名张溪,镇以溪名。1952年置

  • 一作驺。周代封国。本邾国,亦称邾娄国,曹姓。东汉许慎《说文》:“古邾娄国,帝颛顼之后所封。”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南陬村)。《左传》:文公十三年(前614),“邾文公卜迁绎”。邾文公所迁之绎,在今

  • 亶丘城

    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北。《梁书·武帝本纪》: 普通五年 (524),“扫虏将军彭宝孙克琅邪。甲申,又克亶丘城”。《方舆纪要》 卷33沂州作 “亶丘戍”。

  • 舶兰礁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敦谦沙洲东北5.4海里,在郑和群礁的北端。中国渔民向称高佛。1935年公布名称为彼得来礁。1947年改名舶兰礁。

  • 西明山

    在今浙江遂昌县东。《方舆纪要》卷94遂昌县:西明山在“县东十里。巉岩峻绝,下临溪流”。

  • 东路右翼前旗

    即蒙古车臣汗部右翼前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南德勒格尔东。

  • 观底桥

    明万历中建,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三十里涑水河上。《清一统志·蒲州府一》:观底桥“在临晋县(今临晋镇)东南二十里”。

  • 凤凰湖

    在今湖南益阳市东。《方舆纪要》卷80益阳县:凤凰湖在“县(今益阳市)东五里”。

  • 等慈寺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乡镇。《元和志》卷5河南府汜水县: “等慈寺,在县东七里。王师既破建德,诏于战所起寺立碑纪功焉,令颜师古为碑文。”唐建,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镇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