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山茌县

山茌县

东汉末改茌县置,治所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三十里张夏镇。魏、晋属太山郡。《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景初元年(237),“山茌县言黄龙见”。《晋书·慕容儁载记》:“晋将荀羡攻山茌,拔之,斩儁太山太守贾坚。”皆此。南朝宋永初后废。元嘉十年(433)复置,并侨置太原郡。孝建元年(454)改属济北郡。北魏仍属太原郡。隋大业初废入历城县。唐武德元年(618)复置,属齐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南丰齐镇。天宝元年(742)改丰齐县。


古县名。三国魏改茌县置,治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南张夏。属泰山郡。南朝宋永初后废。元嘉十年(433年)复置,为侨太原郡治。孝建元年(454年)改属济北郡。北魏、东魏仍属太原郡。隋大业初废入历城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徙治今山东省济南市西丰齐镇。属齐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丰齐县。


猜你喜欢

  • 苞水

    ①即泡河。在今江苏丰县北。《水经·泗水注》: “ (泡) 水上旧有梁,谓之泡桥。” 《宋书·索虏传》: 元嘉中,魏将步尼公屯留城,与宋将稽元敬遇,引兵 “趋苞桥。至,欲渡清西,沛县民烧苞桥,夜于林中击

  • 石耳峰

    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清一统志·九江府一》:石耳峰“在德化县西南三十里庐山圆通寺东南。双峰并耸,形如两耳”。

  • 上黄郡

    西魏置,属基州。治所在绿麻县(今湖北荆门市东南沙洋镇)。隋开皇七年(587)废。西魏置,治绿麻县(今湖北荆门市东南)。隋开皇七年(587年)废。

  • 范阳陂

    在今河北定兴县西南。《水经·易水注》:范阳陂 “在范阳城西十里,方十五里,俗亦谓之为盐台陂。陂水南通梁门淀,方三里,淀水东南流出长城注易,谓之范水”。

  • 西平昌县

    东汉改平昌县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临邑县北德平镇西南三十里。因北海郡有平昌,故此加西。东晋废。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复置,永熙二年(533)徙今临邑县东北平昌故城,复改平昌县。古县名。东汉永平

  • 蒙古勒乌克察起

    清雍正十年 (1732) 设驿站。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市东达斡尔民族乡 (二村) 附近。

  • 江山

    即江郎山。在今浙江江山市南四十六里。《隋书·地理志》:东阳郡信安县“有江山”,即此。

  • 龙剑

    唐方镇名。景福元年(892)置,治所在龙州(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旧州)。《资治通鉴》胡三省注:“龙剑节度,领龙、剑、利、阆四州。”相当今四川平武以东, 旺苍以西,梓潼、南部以北地区。后废。唐方镇名。

  • 汉津县

    隋开皇十七年(597)置,属复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临嶂山下。大业二年(606)改为汉阳县。古县名。隋开皇十七年(597年)置,治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东。属沔阳郡。大业二年(606年)改名汉阳

  • 比喇坝

    即今贵州织金县。清康熙三年(1664)于此置平远府。二十二年(1683)改平远州。1914年改织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