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屯留县

屯留县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屯留县南十二里古城村。北魏移治今山西长治市西北四十里故县。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潞州。治所在今屯留县西二十里西故县。大业初属上党郡。唐属潞州,武德五年(622)移治今屯留县。北宋属隆德府。金复属潞州。元至元三年(1266)废,十五年(1278)复置屯留县。明嘉靖八年(1529)属潞安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东南部。属长治市。面积1142平方千米。人口24.4万。辖7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麟绛镇。春秋为留吁国,被晋所灭,改称纯留,亦曰屯留。西汉置屯留县,治今县南,属上党郡。《左传》宣公十六年(前593年):“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即此。《汉书·地理志》注:“师古曰:屯音纯。”《水经注·浊漳水》:浊漳水“东径屯留县故城南,故留吁国也,潞氏之属”。北齐废屯留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屯留县,县治在今县西故县村,仍属上党郡。唐武德五年(622年)迁于今治,属潞州。五代因之。北宋崇宁中属隆德府。金属潞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入襄垣县,十五年复置。明、清属潞安府。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38年分为屯留、漳西两县,后又与襄南县合为襄漳县。1945年恢复原治。1949年属长治专区。1958年与长子县合并为屯长县,属晋东南专区;寻省。1960年复屯长县。1961年分治,恢复屯留县。1967年属晋东南地区,1985年属长治市。地处上党盆地西部。绛河、岚河、谷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为主。盛产潞麻、党参。矿产有煤、铁、锰、铝土、耐火黏土等。工业有煤炭、冶金、机械、化工、建材、造纸、塑制等。208、309国道经此。名胜古迹有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等。


猜你喜欢

  • 陇县

    ①西汉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东汉改属汉阳郡。西晋废。②1913年降陇州置,属陕西关中道。治所即今陕西陇县。1928年直属陕西省。(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 吴州

    ①南朝梁太清三年(549)改吴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大宝元年(550)复为吴郡。陈祯明元年(587)又置吴州。辖境相当今江苏苏州、昆山二市以南,上海市嘉定、奉贤西南,浙江长兴、安吉、桐庐以

  • 成皋关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自古为黄河以南东西交通孔道和战争要塞。《初学记》卷7《关》引《洛阳记》:“汉洛阳四关,东成皋关。”《资治通鉴》:东晋太宁三年(325),前赵王岳“进围石生于金墉,后赵中山公石

  • 咱威

    在今四川泸定县南德威乡。《清史稿·李传》: 康熙三十九年 (1700), 昌则集列为乱,“奉檄移兵渡泸, 招安咱威、 子牛、 烹坝、 魁梧四处”。

  • 济生池

    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西。《明一统志》 卷88清平卫: 济生池 “在卫城内西。昔苗 ‘贼’来侵,城中无井,赖此水济急,故名”。

  • 大夹岭

    在今广西邕宁县东北七塘乡。《宋史·苏缄传》:熙宁中,交阯入寇,围邕州,张守节救援,“守节皇恐,遽移屯大夹岭, 回保昆仑关。猝遇贼,不及阵,举军皆覆”。明置大夹铺。

  • 丙谷

    即今四川米易县南丙谷镇,清于此设汛,有把总驻守。

  • 延乡

    即今河南封丘县。《水经·济水注》:“济渎又东径封丘县北,南燕县之延乡也。”《陈留风俗传》曰:“高祖与项氏战,危于延乡,有翟母免其难。故以延乡为封丘县,封翟母。”

  • 吴越国

    五代十国之一,系钱镠建立的地方政权。唐昭宗景福二年(893),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浙西观察使、润州刺史,乾宁三年(896)兼镇东军节度使,据有两浙。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太祖封钱镠为吴越王,遂立吴越

  • 清发 (發) 水

    即涢水在今湖北安陆市境内一段水道。《水经·涢水注》: “涢水又南径石岩山北。……即 《春秋左传》 定公四年,吴败楚于柏举,从之,及于清发。盖涢水兼清水之目矣。” 《元和志》 卷27安陆县: 涢水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