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甸市
即今浙江桐乡市东南屠甸镇。清光绪 《桐乡县志》 卷1: 屠甸市镇 “旧名石人泾,在千金乡,县东南十八里。相传寂照寺有二石佛,由海中浮至,以是得名。有谓为屠岸贾故里者,说殊不经,然有屠庵及屠家板桥,则地名固以姓传”。
即今浙江桐乡市东南屠甸镇。清光绪 《桐乡县志》 卷1: 屠甸市镇 “旧名石人泾,在千金乡,县东南十八里。相传寂照寺有二石佛,由海中浮至,以是得名。有谓为屠岸贾故里者,说殊不经,然有屠庵及屠家板桥,则地名固以姓传”。
即今四川汉源县北四十里九襄镇(汉源街)。隋置汉源县于此。后改汉源镇。清有外委千总驻守。
亦作三真铺。明置,即今四川万县市西三正镇。清以后裁。
①一名白遂河。北运河源流之一,在今北京市东北部。《元一统志》:白河“在(顺)州东二里。古名白遂河。发源自密云界,由本州东南流入通州潞河。水势激冲,沙地疏恶,每岁雨潦暴溢,则泛滥散出,广狭深浅,无有常度
即今广东番禺市东北新造镇。清设水师千总驻防,又移茭塘巡司于此。
明洪武三十一年 (1398) 置,属登州卫。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奇山所。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置,治今山东省烟台市南。属山东都司。清省为奇山社。
西汉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汝州市东南。东汉建武二年(26)废。
①古沙水 (蒗荡渠) 支津。在今河南郸城县境。《水经· 渠水注》: “沙水又东,积而为陂,谓之阳都陂。明水注之,水上承沙水支津,东出径汝南郡之宜禄县故城北。明水又东北流注于陂。” 故道自今河南淮阳县东
亦名金盘山。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北。《清史稿·地理志》 大竹县:东北“金盘山亦名仙门山。仙门水自月城山发源……西南流入邻水”。
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十里。《方舆纪要》卷121兴隆卫:处洞河“源出苗境,东流经处洞,至卫城西,有兴隆大河及兴隆小河流合焉,又东入镇远府之镇阳江”。
齐昂、洮昂二铁路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