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县
南朝梁改小汉县置,为东遂宁郡治。治所即今四川遂宁市。西魏恭帝二年(555)改为方义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以避讳复改为小溪县,为遂州治。政和五年(1115)为遂宁府治。元至元二十年(1283)为遂宁州治。明初废入遂宁州。
古县名。南朝梁改小汉县置,治今四川省遂宁市。为东遂宁郡治。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为方义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太宗光义名讳复改方义县为小溪县。为遂州治。北宋末为遂宁府治。元为遂宁州治。元末明玉珍废入遂宁州。
南朝梁改小汉县置,为东遂宁郡治。治所即今四川遂宁市。西魏恭帝二年(555)改为方义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以避讳复改为小溪县,为遂州治。政和五年(1115)为遂宁府治。元至元二十年(1283)为遂宁州治。明初废入遂宁州。
古县名。南朝梁改小汉县置,治今四川省遂宁市。为东遂宁郡治。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为方义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太宗光义名讳复改方义县为小溪县。为遂州治。北宋末为遂宁府治。元为遂宁州治。元末明玉珍废入遂宁州。
唐贞观二十年(646)改云州置,治所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龙朔三年(663)移瀚海都护府于此,改为云中都护府。
在今浙江鄞县东二十里宝幢镇阿育王山下。相传西晋太康二年(281)僧人慧达首建舍利塔藏释迦牟尼遗骨。东晋义熙元年(405)建寺。《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塔,“按寺碑云:东晋义熙初,以塔
在今云南西南部。为萨尔温江支流。中缅界江。上源为南康河和南锡河,分别源于中、缅境内,在西盟佤族自治县汇合后称南卡江,自北向南流至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南端的双相乡,汇合南马河后西南流入缅甸。光绪
金置,属平阴县。即今山东肥城市西五十里石横镇。在山东省肥城市西北部。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8.4万。镇人民政府驻石横村,人口 2000。该村建于东周,因邻近一条石头山沟得名“石沟”;一说金代后期曾有一
①三国吴改汉昌县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平江县东南三十里金铺观。南朝梁属岳阳郡。隋开皇九年(589)省入罗县。②五代晋天福七年(942)吴越改横山县置,属杭州。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九十八里昌化镇。北
唐置,属羁縻思顺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北宋庆历四年 (1044) 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西南、忻城县东。属思顺州。北宋庆历中废。
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南。《清史稿·年羹尧传》: 雍正初,罗卜藏丹津反叛,命羹尧进讨,“罗卜藏丹津攻西宁南川口,师保申中堡”。即此。
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金华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浙江金华市。简称婺。在浙江省中部。面积1.1万平方千米(市辖区 2044.8 平方千米)。人口449.9万(市辖区91.3万)。辖婺城、金东区和浦江、武义
即今福建霞浦县西南溪南镇。民国 《霞浦县志》 卷6《城市志》: 南乡有溪南市。
在今贵州普安县东十里。《方舆纪要》卷121普安州:芭蕉关在“州东八十五里”。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8普安县:“芭蕉关在城(东)北十里。凿岭为关,奇险厄要, 今设塘为入滇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