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尉氏县

尉氏县

①秦始皇二年 (前245) 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尉氏县。西汉属陈留郡。西晋属陈留国。西晋末属陈留郡。北魏兴安元年 (452) 废。太安三年 (457) 复置。东魏天平元年 (534) 改属开封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 (586) 复置,属汴州。大业初属颍川郡。唐属汴州。五代属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②东晋安帝置,为秦郡治。治所即今江苏六合县。南齐后属齐郡。隋开皇四年 (584) 改为六合县。


(1)古县名。东晋安帝时侨置,治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为秦郡治。北周属六合郡。隋开皇四年(584年)改名六合县。(2)今县名。在河南省东部。属开封市。面积1257平方千米。人口84.7万。辖8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春秋郑国尉氏邑,秦王政二年(前245年)置尉氏县,治今尉氏县城,属颍川郡。两汉属陈留郡。三国魏属陈留国。晋属陈留郡。北魏兴安初废,大安中复置。东魏属开封郡。北齐县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属颍川郡。唐属汴州。北宋属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明、清属开封府。1913年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陈留专区,1952年属郑州专区,1955年属开封专区,1969年属开封地区,1983年属开封市。地处沙地沙丘平原区,贾鲁河纵贯南北。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豆类等。有纺织、化工、橡胶等厂。朝杞铁路和郑永、开龚、开许公路在县城交会。古迹有太平兴国寺塔、紫铜钟、贾庄遗址、断头岗遗址等。


猜你喜欢

  • 朔方水

    亦名朔水。即奢延水。今内蒙古乌审旗南境,陕西靖边、榆林等境之无定河。《水经·河水注》: 奢延水 “西出奢延县西南赤沙阜……又谓之朔方水矣”。

  • 泊陂河

    即今河南光山县南泼河。《方舆纪要》 卷50光山县: 泊陂河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商城县之五水关河流合焉,下流亦注于淮河”。

  • 柘州

    唐显庆三年 (658,或作显庆元年656) 置,治所在柘县 (今四川理县西北与黑水县接壤地带)。《元和志》 卷32柘州: “以山多柘木,因以为名。” 天宝元年 (742) 改为蓬山郡,乾元元年 (75

  • 玉虹河

    即今四川会东县南之鲹鱼河。《清一统志·宁远府一》:玉虹河“在会理州东。自州东北发源,南流经苦竹坝,又东南入金沙江”。

  • 插花庙

    即今安徽阜阳市东三十五里插花镇。清置铺。

  • 和宁路

    元皇庆元年 (1312) 改和林路置,为岭北行省治所。治所在和林城 (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东岸和尔和林)。辖境相当今蒙古国杭爱山以东,鄂嫩河上游及克鲁伦河上游流域以西蒙古国诸省区。元末废。元皇庆元年(13

  • 沙州路

    元至元十七年(1280)改沙州置,属甘肃行省。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辖境相当今甘肃安西县以西和青海柴达木盆地大部。明洪武初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沙州置,治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属甘肃行省。辖境相

  • 中盘山

    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中。清《日下旧闻考》卷116引《盘山志》:“古中盘在紫盖、莲花、毗卢三峰之间,相传宝积住静处。”

  • 密勒山

    在今四川会东县东。《方舆纪要》 卷74会川卫 “葛砧山” 条下: “密勒山在卫东二百里。产银矿。宣德五年置银场,遣官开采,以云南官兵充矿夫,寻罢。”

  • 曲峪镇

    即今山西临县西南曲峪乡。《清一统志·汾州府》 “三交镇”条下:曲峪镇“在县西。有戍”。